統(tǒng)編版2023-2024學年高二語文上學期期末考點大串講文言文閱讀解析版(一)(3)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2024-12-25 19:10:51
六、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文本一:
老子者,楚苦縣厲鄉(xiāng)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
孔子適周,將問禮于老子。老子曰:“子所言者,其人與骨皆已朽矣,獨其言在耳。且君子得其時則駕,不得其時則蓬累而行。吾聞之,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去子之驕氣與多欲,態(tài)色與淫志,是皆無益于子之身。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孔子去,謂弟子曰:“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游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罔游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矰。至于龍,吾不能知其乘風云而上天。吾今日見老子,其猶龍邪!”
老子修道德,其學以自隱無名為務。居周久之,見周之衰,乃遂去。至關,關令尹喜曰:“子將隱矣,強為我著書。”于是老子乃著書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終。
或曰:老萊子亦楚人也,著書十五篇,言道家之用,與孔子同時云。
(《史記·老莊申韓列傳》節(jié)選)
文本二:
三十輻,共一轂,當其無,有車之用。埏埴以為器,當其無,有器之用。鑿戶牖以為室,當其無,有室之用。故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
。ā独献印返谑徽拢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見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無功,自矜者不長。其在道也,曰余食贅行,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ā独献印返诙恼拢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有力,自勝者強。知足者富,強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壽。
。ā独献印返谌拢
26.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游/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罔/游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矰
B.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游/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罔/游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矰
C.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游/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罔游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矰
D.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游/獸/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為罔游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矰
27.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字”指在本名外所起的表德行或本名含義的名字,社交場合自稱己名,稱他人之字表敬。
B.矰,是古代用來射鳥的拴著絲繩的短箭,因拴著絲繩而能收回再次利用。后來也泛指短箭。
C.轂:車輪中心部位,周圍與輻條的一端相接,中間的圓孔用來插車軸。
D.道家,先秦時期的思想流派,以楊朱、老子和莊子等為代表人物,這三人分別有“無為”“齊物”“貴己”等三種主張。
28.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文本一中老子認為,品德高尚的君子時運來了就要出去做官,時運不濟就和蓬草一樣隨風飄轉(zhuǎn)。這跟儒家“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的思想完全相同。
B.文本一中孔子在告別老子后,對弟子們說的一番話,彰顯了圣人虛懷若谷、溫良恭儉的品格,同時也側(cè)面烘托了老子見識遠過于常人。
C.文本二中《老子》運用三個例子來說明“有”和“無”的關系,并認為“無用”才是最大的用,正是因為有了“無”,“有”才能發(fā)揮作用。
D.文本二中《老子》認為自以為是的人不能明辨是非,自我夸耀的人不能成就大功。
29.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吾聞之,良賈深藏若虛,君子盛德,容貌若愚。
。2)其在道也,曰余食贅行,物或惡之,故有道者不處。
30.文本一中哪些地方能夠表現(xiàn)出“老子,隱君子也”
【答案】26.B 27.D 28.A 29.(1)我聽說,善于經(jīng)商的人把貨物隱藏起來,好像什么東西也沒有,君子具有高尚的品德,他的容貌好像很愚鈍。
。2)(這些行為)用道的觀點來看,就叫作剩飯、贅瘤,人們常常厭惡它們,所以有道的人不這樣做。 30.①老子研究道德學問,學說以隱匿聲跡,不求聞達為宗旨;②見周朝衰微了,就離開周都;③闡述了道德的本意,共五千多字,然后就離去,沒有人知道他的下落。
【解析】26.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鳥,我知道它能飛;魚,我知道它能游;獸,我知道它能跑。會跑的可以織網(wǎng)捕獲它,會游的可制成絲線去釣它,會飛的可以用箭去射它。
“鳥吾知其能飛”“魚吾知其能游”“獸吾知其能走”結(jié)構(gòu)一致,形成排比,所以應在這三個句子之后停頓。且句子的主語分別是“鳥”“魚”“獸”,謂語分別是“吾知其能飛”“吾知其能游”“吾知其能走”,所以可以在“鳥”“魚”“獸”三個主語后停頓,排除AC;
“走者可以為罔”“游者可以為綸”“飛者可以為矰”句式對稱,主語分別是“走者”“游者”“飛者”,所以應在三個主語前停頓,排除D。
故選B。
27.本題考查學生識記文化常識的能力。
D.“這三人分別有‘無為’‘齊物’‘貴己’等三種主張”錯誤,應是老子“無為”、莊子“齊物”、楊朱“貴己”。
故選D。
28.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
A.“這跟儒家‘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的思想完全相同”錯誤。儒家“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思想是:不得志時就潔身自好修養(yǎng)個人品德,得志顯達之時就要造福天下。老子的思想跟儒家“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的思想不完全相同。相同的是得志時做官,但是不得志時是不同的。儒家主張不得志時要加強個人修養(yǎng),老子認為不得志時像草一樣隨風飄轉(zhuǎn),也即順其自然。
故選A.
29.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賈”,商人;“若”,像,好像;“盛德”,具有高尚的品德。
(2)“贅行”,贅瘤;“物”,人們;“惡”,厭惡。
30.本題考查學生概括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儆稍“老子修道德,其學以自隱無名為務”可知,老子研究道德學問,學說以隱匿聲跡,不求聞達為宗旨;
、谟稍“見周之衰,乃遂去”可知,見周朝衰微了,就離開周都;
、塾稍“言道德之意五千余言而去,莫知其所終”可知,闡述了道德的本意,共五千多字,然后就離去,沒有人知道他的下落。
參考譯文:
文本一:
老子是楚國苦縣厲鄉(xiāng)曲仁里人。姓李,名耳,字聃,做過周朝掌管藏書室的史官。
孔子前往周都,想向老子請教禮的學問。老子說:“你所說的禮,倡導它的人骨頭都已經(jīng)腐爛了,只有他的言論還在。況且君子時運來了就駕著車出去做官,生不逢時,就像蓬草一樣隨風飄轉(zhuǎn)。我聽說,善于經(jīng)商的人把貨物隱藏起來,好像什么東西也沒有,君子具有高尚的品德,他的容貌好像很愚鈍。拋棄您的驕氣和過多的欲望,拋棄您做作的情態(tài)神色和過大的志向,這些對于您自身都是沒有好處的。我能告訴您的,就這些罷了。”孔子離去以后,對弟子們說:“鳥,我知道它能飛;魚,我知道它能游;獸,我知道它能跑。會跑的可以織網(wǎng)捕獲它,會游的可制成絲線去釣它,會飛的可以用箭去射它。至于龍,我就不知道它能駕著風而飛騰升天。我今天見到的老子,大概就像龍一樣吧!”
老子研究道德學問,他的學說以隱匿聲跡,不求聞達為宗旨。他在周都住了很久,見周朝衰微了,于是就離開周都。到了函谷關,關令尹喜對他說:“您就要隱居了,勉力為我們寫一本書吧。”于是老子就撰寫了本書,分上下兩篇,闡述了道德的本意,共五千多字,然后才離去,沒有人知道他的下落。
有的人說:老萊子也是楚國人,著書十五篇,闡述的是道家的作用,和孔子是同一時代的人。
文本二:
三十根輻條匯集到一個轂當中,車的功用正是產(chǎn)生于車轂中空地方的“無”。和泥制作陶器,陶器的功用正是產(chǎn)生于陶器中空地方的“無”。開鑿門窗建造房屋,房屋的功用正是產(chǎn)生于房屋四壁中空地方的“無”。所以“有”(車子、器皿、屋室)供人方便利用,正是“無”起了作用。
(《老子》第十一章)
踮起腳的人不能久立,跨大步的人行走不穩(wěn),自我顯露的人不能顯明,自以為是的人不能彰顯,自我夸耀的人不能建功,自我夸耀的人不能長久。(這些行為)用道的觀點來看,就叫作剩飯、贅瘤,人們常常厭惡它們,所以有道的人不這樣做。
(《老子》第二十四章)
認識別人的人有智慧,了解自己的人才算聰明。戰(zhàn)勝別人的人有力量,戰(zhàn)勝自己的人才算堅強。知道滿足的人能夠富有,勤勉而行的人有意志。不喪失立身之基的人能夠長久,死而不朽的人就是長壽。
(《老子》第三十三章)
七、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文本一:
圣人以治天下為事者也,必知亂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亂之所自起,則不能治。譬之如醫(yī)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則弗能攻。治亂者何獨不然 必知亂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亂之所自起,則弗能治。
。ü(jié)選自《墨子·兼愛》)
文本二:
趙季良,字德彰,濟陰人也。初仕后唐莊宗,為魏州司錄。魏州稅多逋負,莊宗時為晉王,過督之。季良曰:“殿下方謀攻取而不愛百姓,一旦百姓離心,恐河北非殿下有也。”莊宗大加欽重。累遷鹽鐵判官、太仆卿。
明宗天成元年,赍官誥拜孟知祥為侍中。即以為三川制置使,督蜀犒軍余錢送京師,且制置兩川征賦。是時知祥鎮(zhèn)西川,頗不奉詔。會與季良有舊,遂留之不遣,因請為西川節(jié)度副使。事無大小,多與參決。久之唐徙季良果州團練使知祥得制書匿之表留季良不可得復遣使至京師論請明宗不得已曲從之自是季良傾身事知祥,布腹心矣。
季良通敏,善謀略。董璋時遣人求昏自結(jié),而知祥心恨璋,未之許也。季良以為宜合從以拒唐。長興時,進奏官言唐主欲大發(fā)兵討兩川。季良請以東川先取遂閬,然后并兵守劍門,則大軍雖至,吾無內(nèi)顧憂矣。未幾,唐將石敬瑭因遂閬已破,燒營北歸。軍前馳報知祥,知祥故藏其書,謂季良曰:“北軍漸近,奈何 ”季良扣指曰:“不過綿州必遁。”知祥大笑,出書示之。由是甚服其智。
是年,唐明宗即下制,以季良為武泰軍節(jié)度使。知祥稱尊號,是為后蜀高祖。拜季良為司空,兼門下侍郎平章事。既而高祖病甚,召季良與李仁罕、趙廷隱、王處回等同受顧命。高祖晏駕,秘未發(fā)喪。處回夜過季良,涕泣不已。季良正色曰:“今強侯握兵,專伺時變,義當速立嗣君,豈可徒相泣耶!”遂與處回立后主而后發(fā)喪。以擁戴功加司徒,進太保。廣政九年卒,謚文肅。
節(jié)選自《后蜀列傳·趙季良》)
3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解說錯誤的一項是( )
A.古今異義詞是文言文中常見的現(xiàn)象,如“治亂者何獨不然”“季良以為宜合從以拒唐”兩句中的“不然”“以為”。
B.“莊宗時為晉王”“董璋時遣人求昏自結(jié)”兩句中的“時”,都是名詞作狀語,可以解釋為“在當時”“在那時”。
C.“謀攻取而不愛百姓”與《齊桓晉文之事》中“吾何愛一牛”兩句中的“愛”都是動詞,可分別解釋為“愛護”和“吝惜”。
D.文言文中表示官職升降任免的詞語很多,如“遷”,指調(diào)動官職,一般是升官;“累遷”指多次升官。
32.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
A.久之/唐徙季良果州團練使/知祥得制書/匿之/表留季良不可得/復遣使至京師/論請明宗/不得已/曲從之/
B.久之/唐徙季良果州團練使/知祥得制書匿之/表留季良/不可得/復遣使至京師/論請明宗/不得已/曲從之/
C.久之/唐徙季良果州團練使/知祥得制書/匿之/表留季良/不可得/復遣使至京師論請/明宗不得已/曲從之/
D.久之/唐徙季良果州團練使/知祥得制書匿之/表留季良不可得/復遣使至京師論/請明宗/不得已/曲從之/
3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趙季良是濟陰人,后唐莊宗時擔任魏州司錄,表現(xiàn)出出眾的政治才能,受到莊宗的賞識和器重。
B.趙季良與鎮(zhèn)守西川的孟知祥有交情,當他到蜀地擔任三川制置使時,被孟知祥留在當?shù)兀瑳]有返回京師。
C.趙季良被孟知祥留在蜀中后,參與決斷大小事務,深得信任,盡心盡力輔佐孟知祥成為孟知祥的心腹。
D.趙季良深得唐明宗信任,先被任命為武泰軍節(jié)度使,后又被任命為司空,兼門下侍郎平章事。
3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譬之如醫(yī)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
。2)軍前馳報知祥,知祥故藏其書,謂季良曰:“北軍漸進,奈何 ”
【答案】31.A 32.C 33.D 34.(1)就像醫(yī)生治療人的疾病一樣,一定知道疾病產(chǎn)生的根源,于是能治療疾病。
(2)前線快馬飛奔送信給孟知祥,孟知祥故意藏起那封信,對趙季良說:“北方的軍隊正慢慢靠近,(我們)該怎么辦 ”
【解析】31.本題考查學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識及實詞的能力。
A.錯誤。“以為”在此句中不是古今異義詞,可以解釋為“認為”,和現(xiàn)代漢語意思一致。不然,古義:不一樣;今義:表示如果不這樣。句意:治理混亂怎么會與治病不一樣呢 /趙季良認為應該聯(lián)合(董璋)共同抵抗唐軍。
B.正確。句意:莊宗當時是晉王。/董璋當時派人(向孟知祥)請求聯(lián)姻主動攀附。
C.正確。愛護;/吝惜。句意:謀劃攻打奪取土地卻不能愛護百姓。/我怎么會吝惜到舍不得一頭牛的地步。
D.正確。
故選A。
32.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過了一段時間,朝廷調(diào)趙季良擔任果州團練使。孟知祥得到詔書,藏了起來,上表挽留趙季良,沒有得到朝廷同意。又派人到朝廷論辯請求,明宗迫不得已,委曲順從了他。
“匿之”,省略了主語動賓結(jié)構(gòu),句意完整,單獨成句,前后斷開,排除BD;
“明宗不得已”,主謂結(jié)構(gòu),“明宗”為主語,前面斷開,“不得已”為謂語,后面斷開,排除A。
故選C。
33.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
D.“后又被任命為司空,兼門下侍郎平章事”錯誤。原文為“知祥稱尊號,是為后蜀高祖。拜季良為司空,兼門下侍郎平章事”,任命趙季良為司空兼門下侍郎平章事的是“蜀高祖孟知祥”,而不是“唐明宗”。
故選D。
34.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譬之如”,就像、如同;“攻”,治療;“所自起”,產(chǎn)生的根源、發(fā)生的原因。
。2)“馳報”,騎著快馬前來送信(或報告),快馬飛奔送信(或報告);“故”,故意;“漸進”,慢慢靠近。
參考譯文:
文本一:
圣人就把治理天下當作自己的事業(yè),必定會知道混亂所起的根源,如此才能治理混亂;不知道混亂所起的根源,就不能治理混亂。就像醫(yī)生治療人的疾病一樣,一定知道疾病產(chǎn)生的根源,于是能治療疾病。不知道疾病所起的根源,就不能治療疾病。治理混亂怎么會與治病不一樣呢 必定要知道混亂所起的根源,如此才能治理混亂;不知道混亂所起的根源,就不能治理混亂。
。ü(jié)選自《墨子·兼愛》)
文本二:
趙季良,字德彰,是濟陰(今菏澤定陶)人。最初在后唐莊宗時做官,擔任魏州司錄。魏州的賦稅多有拖欠,莊宗當時是晉王,(到魏州)探望督促。趙季良說:“您正謀劃攻打奪取土地卻不能愛護百姓,一旦百姓(和你)不一心,恐怕黃河以北的土地將不再屬于您了。”莊宗很是欽佩敬重他。趙季良多次升官擔任鹽鐵判官、太仆卿。
唐明宗天成元年,發(fā)布詔命任命孟知祥擔任侍中。朝廷就任命趙季良做三川制置使,督促蜀地把拖欠的犒軍費用送回京師,并且讓他辦理兩川地區(qū)賦稅征收事務。這時候孟知祥鎮(zhèn)守西川,很不遵從詔令。(孟知祥)恰好與趙季良有交情,于是留下趙季良不讓他返回朝廷,趁機請求他擔任西川節(jié)度副使。事情無論大小,大多讓他參與決策。過了一段時間,朝廷調(diào)趙季良擔任果州團練使。孟知祥得到詔書,藏了起來,上表挽留趙季良,沒有得到朝廷同意。又派人到朝廷論辯請求,明宗迫不得已,委曲順從了他。從此,趙季良竭盡全力輔佐孟知祥,表達出自己的誠意。
趙季良通達聰慧,在謀略方面很擅長。董璋當時派人(向孟知祥)請求聯(lián)姻主動攀附,可是孟知祥對董璋懷恨在心,沒有答應他。趙季良認為應該聯(lián)合(董璋)共同抵抗唐軍。長興年間,進奏官說唐主打算發(fā)兵征討兩川地區(qū)。趙季良請求憑借東川先奪取遂閬,這之后合并兵力把守劍門,那么唐軍即使到來,我們也不會有內(nèi)顧之憂了。不久,唐將石敬瑭因為遂閬已被攻占,就燒了營房返同。前線快馬飛奔送信給孟知祥,孟知祥故意藏起那封信,對趙季良說:“北方的軍隊正慢慢靠近,(我們)該怎么辦 ”趙季良握舉行禮說:“他們過不了綿州一定逃跑。”孟知祥大笑,拿出書信讓他看。從此很佩服他的智慧。
這一年,唐明宗就頒布詔書,讓趙否良擔任武泰軍節(jié)度使。(后來)孟知祥稱帝,這就是后蜀高祖。他任用趙季良擔任司空,兼任門下侍郎平章事。不久高祖病重,召見趙季良和李仁罕、趙廷穩(wěn)、王處回等人一同接受臨終遺命。高祖駕崩后,封鎖消息沒有發(fā)喪。王處回在夜里拜訪趙季良,哭泣不止。趙季良嚴肅地說:“現(xiàn)在勢力強大的節(jié)度使掌握著兵權(quán),正等待時局變化,按道理應該馬上擁立繼位的國君,怎么可以只是相對哭泣呢!”于是趙季良與王處回擁立后主然后(為高祖)發(fā)喪。(趙季良)因為擁護推戴國君的功勞被加封司徒,進身為太保。廣政九年去世,謚號文肅。
節(jié)選自《后蜀列傳·趙季良》)
八、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材料一:
孔子曰:“里仁為美,擇不處仁,焉得智 ”夫仁者,必恕然后行。行一不義,殺一無辜,雖以得高官大位,仁者不為也。夫大仁者愛近以及遠及其有所不諧則虧小仁以就大仁。大仁者恩及四海,小仁者止于妻子。妻子者,以其知營利,以婦人之恩撫之,飾其內(nèi)情,雕畫其偽,孰知其非真 雖當時蒙榮,然士君子以為大辱。故共工、歡兜、符里、鄧析,其智非無所識也,然而為圣王所誅者,以無德而茍利也。(甲)豎刁、易牙,毀體殺子以干利,卒為賊于齊。(乙)故桀、紂以不仁失天下,湯、武以積德有海土,是以圣王貴德而務行之。(丙)《孟子》曰:“推恩足以及四海,不推恩不足以保妻子。古人所以大過人者無他焉,善推其所有而已。”
。ü(jié)選自《說苑·貴德》)
材料二:
圣人以治天下為事者也,不可不察亂之所自起。當察亂何自起 起不相愛。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謂亂也。子自愛,不愛父,故虧父而自利;弟自愛,不愛兄,故虧兄而自利;臣自愛,不愛君,故虧君而自利。此所謂亂也。雖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謂亂也。父自愛也,不愛子,故虧子而自利;兄自愛也,不愛弟,故虧弟而自利;君自愛也,不愛臣,故虧臣而自利。是何也 皆起不相愛。雖至天下之為盜賊者,亦然。盜愛其室,不愛異室,故竊異室以利其室;賊愛其身,不愛人,故賊人以利其身。此何也 皆起不相愛。雖至大夫之相亂家、諸侯之相攻國者,亦然。大夫各愛其家,不愛異家,故亂異家以利其家;諸侯各愛其國,不愛異國,故攻異國以利其國。天下之亂物,具此而已矣。
。ü(jié)選自《墨子·兼愛》)
35.材料二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位置的答案標號涂黑。
夫大仁者[A]愛近[B]以及遠[C]及其[D]有所[E]不諧[F]則[G]虧小仁[H]以就大仁。
36.下列對材料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貴,看重、重視,與《老子四章》中“不貴難得之貨”的“貴”詞義相同。
B.妻子,指妻子和兒女,此詞所在的這句話引自孟子的《齊桓晉文之事》。
C.家,指家庭,與《大學之道》中“身修而后家齊”的“家”所指范圍相同。
D.具,齊備,與《鴻門宴》“具以沛公言報項王”的“具”詞性不同。
37.下列對材料有關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如果不符合真正的仁義,即使能得到高官顯位或者當時享受到榮耀,有學問而品德高尚的人也不會去求取的。
B.共工、歡兜他們這些人有智慧有見識,最后落得被圣王誅殺的結(jié)局,是因為他們沒有德行而且為了利益茍且偷生。
C.墨子從父子、兄弟、君臣之間的不相愛,到盜賊橫行,再到大夫互相侵害、諸侯互相攻伐,論述了亂“起不相愛”的觀點。
D.語言質(zhì)樸平實,句式整齊而富有變化;議論說理層層深入,邏輯性強,有說服力。這是典型的“墨子式”說理特點。
38.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以婦人之恩撫之,飾其內(nèi)情,雕畫其偽。
。2)豎刁、易牙,毀體殺子以干利,卒為賊于齊。
39.下面這段文字應該放在甲、乙、丙處的哪一個位置 請說明理由。
故人臣不仁,篡弒之亂生;人臣而仁,國治主榮;明主察焉,宗廟大寧。夫人臣猶貴仁,況于人主乎
【答案】35.ACF 36.C 37.B 38.(1)用婦人的恩惠來安撫人,就會掩飾他內(nèi)心的真情,美化他虛偽的行徑。(2)豎刁、易牙,毀壞身體,殺死兒子來謀求私利,最終在齊國作亂。 39.乙。這個句子承上啟下,承上總結(jié)得出臣子不仁,篡權(quán)弒君的禍亂就會發(fā)生的結(jié)論,以“做臣子的都注重仁愛,何況做君主的呢”作為觀點,用下文的例子來承接,前后文的聯(lián)系更緊密。
【解析】35.本題考查學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有大仁的人能夠愛身邊的人并推及遠方的人,到他力所不能及時,就會犧牲小仁來成就大仁。
“夫大仁者”,以“夫”引出陳述的主語,“者”表句間停頓,單獨成句,A處斷開;
“愛近以及遠”,“以”連接前后兩個動賓短語,句意完整,C處斷開;
“及其有所不諧”,主謂賓結(jié)構(gòu),“其”為主語,“所不諧”作謂語“有”的賓語,句意完整,F(xiàn)處斷開。
故ACF三處需要斷句。
36.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言詞語一詞多義現(xiàn)象及識記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
A.正確。句意:因此圣明的帝王注重恩德并極力推行它。/不看重稀貴之物。
B.正確。
C.錯誤。卿大夫的封地。/家庭。句意:即使是大夫互相攻亂各封地,諸侯互相攻伐各國也一樣。/品性修養(yǎng)后才能管理好家庭。
D.正確。動詞,齊備。/副詞,詳細。句意:全都在這里罷了。/把沛公的話詳細地報告項王。
故選C。
37.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
B.“為了利益茍且偷生”錯誤,原文為“以無德而茍利也”,是“貪求不正當?shù)睦?rdquo;。
故選B。
38.本題考查學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撫”,安撫;“飾”,掩飾;“雕畫”,美化,修飾。
。2)“干”,求。“卒”,最終;“賊“,作亂,禍害。
39.本題考查學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及思路,還原語句的能力。
所給句子句意為“所以臣子不仁,篡權(quán)弒君的禍亂就會發(fā)生;臣子是仁人,國家太平,君主也榮耀;英明的君主明察這個道理,國家政權(quán)就會大為安寧。做臣子的都注重仁愛,何況做君主的呢 ”
前半部分為總結(jié)性的話,前面應該有具體臣子不仁的事例;后半部分提到君主,后面應接君主仁愛與否的事例,只有乙處前為“豎刁、易牙,毀體殺子以干利,卒為賊于齊”,后為“故桀、紂以不仁失天下,湯、武以積德有海土”,據(jù)此放在乙處最好。
參考譯文:
材料一:
孔子說:“居住的地方有仁人最為美好,選擇的住處沒有仁人,怎么能稱得上是智者 ”仁人,必定是有寬恕之心然后行事。做一件不義的事,殺一個無罪的人,雖然能得到高官顯位,仁人也不會去做。有大仁的人能夠愛身邊的人并推及遠方的人,到他力所不能及時,就會犧牲小仁來成就大仁。有大仁的人,他的恩德遍及天下;有小仁的人,他的恩惠只停留在妻子兒女身上。只能愛妻子兒女的人,因為他只知道謀私利,用婦人的恩惠來安撫人,就會掩飾他內(nèi)心的真情,美化他虛偽的行徑,誰又知道那不是真的呢 即使當時能享受到榮耀,但有學問而品德高尚的人卻認為是最大的恥辱。所以共工、歡兜、符里、鄧析,他們這些人的智慧并非不能識別這個道理,但是被圣王誅殺的原因,是他們沒有德行而又貪求不正當?shù)睦。豎刁、易牙,毀壞身體,殺死兒子來謀求私利,最終在齊國作亂。所以臣子不仁,篡權(quán)弒君的禍亂就會發(fā)生;臣子是仁人,國家太平,君主也榮耀;英明的君主明察這個道理,國家政權(quán)就會大為安寧。做臣子的都注重仁愛,何況做君主的呢 所以桀、紂因為不仁愛而失去天下,商湯、周武王因為積累恩德而享有天下,因此圣明的帝王注重恩德并極力推行它!睹献印飞险f:“推行恩德能夠遍及天下,不推行恩德不能保全妻子兒女。古代賢人之所以能遠遠地超過別人,沒有別的原因,只是善于推廣他的所作所為罷了。”
材料二:
把治理天下作為要務的君主,不可不考察動亂是怎樣產(chǎn)生的。嘗試去考察動亂是從哪產(chǎn)生的 (就會發(fā)現(xiàn)它)產(chǎn)生于人們不相愛。做臣下的、做兒子的不孝敬自己的國君、父親,這就是所謂亂了。兒子只愛自己不愛父親,因此損害父親的利益而使自己受益;弟弟只愛自己不愛哥哥,因此損害哥哥的利益而使自己受益;臣下只愛自己不愛國君,因此損害國君的利益而使自己受益,這些就是所謂亂了。即使父親對兒子不慈愛,哥哥對弟弟不慈愛,國君對臣下不慈愛,這些也是天下之所謂亂。父親只愛自己不愛兒子,因此損害兒子的利益而使自己受益;哥哥只愛自己不愛弟弟,因此損害弟弟的利益而使自己受益;國君只愛自己不愛臣下,因此損害臣下的利益而使自己受益。這是什么緣故呢 都是由于不相愛。即使天下那些做盜賊的人也一樣。盜賊只愛他自己的家庭不愛其他人的家庭,因此偷竊其他家庭的東西利自己的家庭;強盜只愛他自身不愛別人,因此搶奪別人財物來使自身受益。這是什么緣故呢 都是由于不相愛。即使是大夫互相攻亂各封地,諸侯互相攻伐各國也一樣。大夫各愛自己的封地,不愛別人的封地,因此攻亂別家而使自己的家受益;諸侯各愛自己的國,不愛別國,因此攻伐別國而使自己之國受益。天下紛亂之事(的原因),全都在這里罷了。
編輯推薦:統(tǒng)編版2023-2024學年高二語文上學期期末考點大串講匯總
掃碼添加企業(yè)微信
免費打包領取
2024年統(tǒng)編版【語文】期末知識點【全科知識點】
更多免費服務【2024最新考試試卷、書籍領取】等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shù)線
專業(yè)分數(shù)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