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tǒng)編版2023-2024學(xué)年高二語文上學(xué)期期末考點大串講文言文閱讀解析版(二)(2)
來源:網(wǎng)絡(luò)整理 2024-12-25 19:11:54
A.文天祥不顧朋友勸阻,召集郡中豪杰上萬人響應(yīng)皇帝的詔令,并傾盡家財為軍費。
B.文天祥逃到南嶺時,張弘范的軍隊突然抵達(dá),他倉皇出逃,后來被王惟義逮捕。
C.單于希望蘇武能效忠自己,他先斬虞常,又以劍威逼張勝,試圖脅迫蘇武投降。
D.文天祥求死殉國,蘇武自殺保全氣節(jié),他們不屈的民族氣節(jié)感動了外族首領(lǐng)。
5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然猶不忍,遽麾之退。言者力贊從天祥之請,從之。
。2)單于使使曉武,會論虞常,欲因此時降武。
54.對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解釋全部正確的一項是( )
A.屈原疾王聽之不聰也 聰:聰明。 其文約,其辭微 微:簡約。
B.嚼然泥而不滓者也 滓:渣滓。 然皆祖屈原之從容辭令 祖:效法,繼承。
C.人窮則反本 窮:困窘?jīng)]有出路。 上官大夫見而欲奪之 奪:強取為己有。
D.然亡國破家相隨屬 屬:屬于。 舉類邇而見義遠(yuǎn) 類:類似。
【答案】50.C 51.C 52.C 53.(1)可是皇帝(元世祖)還是不忍心殺文天祥,就讓他退下了。進言的人竭力贊成依從文天祥的請求,(元世祖)同意了。
。2)單于派使者通知蘇武,會同判定虞常的罪,想借(趁)這個機會使蘇武投降。 54.C
【解析】50.本題考查學(xué)生文言斷句的能力。
句意:文天祥說:“我不能護衛(wèi)父母,卻教別人背叛父母,能這樣做嗎 ”張弘范堅持索要勸降信,文天祥就將他過零丁洋時所寫的詩寫出來交給張弘范。崖山被攻破之后,張弘范派人護送文天祥去京師大都。
“父母”是“捍”的賓語,在其后斷開,排除BD。
“天祥”是“護送”的賓語,中間不應(yīng)斷開,排除A。
故選C。
51.本題考查學(xué)生了解并把握古代文化常識的能力。
C.“是少數(shù)民族對他們部落聯(lián)盟首領(lǐng)的專稱”錯誤。“單于”是匈奴人的最高首領(lǐng),非少數(shù)民族首領(lǐng)的專稱。
故選C。
52.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分析原文內(nèi)容的能力。
C.“單于希望蘇武能效忠自己,他先斬虞常,又以劍威逼張勝”錯誤。根據(jù)原文“劍斬虞常已,律曰:…… 舉劍欲擊之,勝請降。律謂武曰”可見,用劍威逼張勝的是衛(wèi)律,不是單于。
故選C。
53.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并翻譯文言句子的能力。
(1)“猶”,還是;“遽”,立即,就;“麾”,命令,讓;“言者”,進言的人;“力贊”,竭力贊成。
。2)“使使”,派使者;“曉”,告知,使知曉;“會”,一起,會同;“論”,判罪;“因”, 趁機
54.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言詞語在文中的意義的能力。
A.“聰”:明察。句意:屈原痛心于楚懷王不能明辨是非。/“微”:含蓄隱晦。句意:他的文筆簡約,詞意含蓄。
B.“滓”:污染。句意:保持皎潔的品質(zhì),出污泥而不染。
D.“屬”:接連,跟著。句意:然而國破家亡的事接連發(fā)生。/“類”:事物。句意:列舉的是眼前事物,而表達(dá)的意思卻十分深遠(yuǎn)。
故選C。
參考譯文:
。ㄒ唬
文天祥二十歲中進士,在集英殿對答皇上的策問,被皇上親自選拔為第一。德祐元年,皇上下詔號召天下幫助朝廷抗敵,文天祥召集郡中豪杰,有萬余人。他的好友勸阻他,文天祥說:“只是國家撫養(yǎng)臣民三百多年,一旦國家遇到緊急情況,向天下征集兵員,竟然沒有一人一馬響應(yīng)入關(guān),我對此非常遺憾,所以自不量力,用自己的行動來對眾宣示,期望天下有一聽到消息就立刻行動的忠臣義士。”于是傾盡家財作為軍費。
至元十五年十二月,逃到南嶺。文天祥正在五坡嶺吃飯,張弘范的軍隊突然抵達(dá),文天祥倉皇出逃,千戶王惟義上前抓住了他。文天祥被押解到潮陽,帶去見張弘范,張弘范的近侍命令文天祥下拜,文天祥不拜,張弘范用對待客人的禮節(jié)接待他,帶他一起到崖山,讓他寫信去招降張世杰。文天祥說:“我不能護衛(wèi)父母,卻教別人背叛父母,能這樣做嗎 ”張弘范堅持索要勸降信,文天祥就將他過零丁洋時所寫的詩寫出來交給張弘范。崖山被攻破之后,張弘范派人護送文天祥去京師大都。文天祥在北方共三年,元世祖知道文天祥始終不屈服,于是召文天祥入朝,對他說:“你有什么愿望 ”文天祥回答說:“文天祥受大宋恩澤,擔(dān)任宰相,怎能臣事他姓之人呢 只愿賜死就滿足了。”可是元世祖還是不忍心殺文天祥,就讓他退下了。進言的人竭力贊成依從文天祥的請求,元世祖同意了。文天祥臨刑時特別從容。向南方行了拜禮后赴死,死的時候年僅四十七歲。
。ǘ
單于派衛(wèi)律召喚蘇武來受審訊。蘇武對常惠說:“喪失氣節(jié)、玷辱使命,即使活著,還有什么臉面回到家鄉(xiāng)去呢!”說著拔出佩帶的刀自刎,衛(wèi)律大吃一驚,親自抱住、扶好蘇武,派人騎快馬去找醫(yī)生。醫(yī)生在地上挖一個坑,在坑中點燃微火,然后把蘇武臉朝下放在坑上,輕敲他的背部,讓淤血流出來。蘇武本來已經(jīng)斷了氣,這樣過了好半天才恢復(fù)氣息。常惠等人哭泣著,用車子把蘇武抬回營帳。單于認(rèn)為蘇武的氣節(jié)值得敬佩,早晚派人探望、問候蘇武,而把張勝逮捕監(jiān)禁起來。
蘇武的傷勢逐漸好了。單于派使者通知蘇武,一起來審處虞常,想借這個機會使蘇武投降。劍斬虞常后,衛(wèi)律說:“漢使張勝,謀殺單于親近的大臣,判處死罪。單于招降的人,赦免他們的罪。”舉劍要擊殺張勝,張勝請求投降。衛(wèi)律對蘇武說:“副使有罪,應(yīng)該連坐到你。”蘇武說:“我本來就沒有參與謀劃,又不是他的親屬,怎么談得上連坐 ”衛(wèi)律又舉劍對準(zhǔn)蘇武,蘇武巋然不動。
衛(wèi)律知道蘇武終究不可脅迫投降,報告了單于。單于越發(fā)想要使他投降,就把蘇武囚禁起來,放在大地穴里面,斷絕供應(yīng),不給他喝的、吃的。天下雪,蘇武臥著嚼雪,同氈毛一起吞下充饑,幾日不死。匈奴認(rèn)為這是神在幫他,就把蘇武遷移到北海邊沒有人的地方,讓他放牧公羊,公羊生了小羊才能回來。
……
蘇武于漢昭帝始元六年春回到長安。被任命拜為典屬國,秩中二千石;賜給他二百萬錢,二頃公田,一所宅子。蘇武被扣在匈奴共十九年,當(dāng)初壯年出使,等到回來,胡須頭發(fā)全都白了。
十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題。
文本一:
《書》曰:“滿招損,謙得益。”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舉天下之豪杰,莫能與之爭;及其喪也,數(shù)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夫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豈獨伶人也哉!作《伶官傳》。
。ㄟx自歐陽修的《五代史伶官傳序》)
文本二:
五代史宦者傳論
歐陽修
自古宦者亂人之國,其源深于女禍。女,色而已,宦者之害,非一端也。
蓋其用事也近而習(xí),其為心也專而忍。能以小善中人之意,小信固人之心,使人主必信而親之。待其已信,然后懼以禍福而把持之。雖有忠臣碩士列于朝廷,而人主以為去己疏遠(yuǎn),不若起居飲食、前后左右之親可恃也。故前后左右者日益親,而忠臣碩士日益疏,而人主之勢日益孤。勢孤,則懼禍之心日益切,而把持者日益牢。安危出其喜怒禍患伏于帷闥則向之所謂可恃者及所以為患也。
患已深而覺之,欲與疏遠(yuǎn)之臣圖左右之親近,緩之則養(yǎng)禍而益深,急之則挾人主以為質(zhì)。雖有圣智,不能與謀。謀之而不可為,為之而不可成,至其甚,則俱傷而兩敗。故其大者亡國,其次亡身,而使奸豪得借以為資而起,至抉其種類,盡殺以快天下之心而后已。此前史所載宦者之禍常如此者,非一世也。
夫為人主者,非欲養(yǎng)禍于內(nèi),而疏忠臣碩士于外,蓋其漸積而勢使之然也。夫女色之惑,不幸而不悟,而禍斯及矣。使其一悟,捽而去之可也;抡咧疄榈,雖欲悔悟,而勢有不得而去也,唐昭宗之事是已。故曰“深于女禍者”,謂此也。可不戒哉
55.材料一畫波浪線的部分有三處需要斷句,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yīng)位置的答案標(biāo)號涂黑。
安危出A其喜怒B禍患伏C于帷闥D則向之E所謂F可恃者G乃所以為H患也
56.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書》,指《尚書》,意為“上古之書”,與《詩經(jīng)》《禮記》《周易》《春秋》合稱“五經(jīng)”。
B.用事,指封建統(tǒng)治者當(dāng)權(quán)執(zhí)政或官員擔(dān)當(dāng)職責(zé),與其意義相近的有“視事”“致仕”“當(dāng)國”。
C.忍,意為“毒辣、狠心”,與《鴻門宴》中“君王為人不忍”中的“忍”字意義相同。
D.恃,意為“依賴、依靠”,與成語“恃才傲物”“恃才矜己”中的“恃”字意義相同。
57.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歐陽修擅長寫史論,文本二以宦官制度給國家?guī)砦:α⒄,逐層剖析宦者禍國的行徑,夾敘夾議,分析詳盡。
B.歐陽修認(rèn)為宦者之禍更甚,是因為宦官終日隨侍國君,關(guān)系日漸親密,國君日益疏遠(yuǎn)忠臣,而重用宦官理政。
C.有時國君發(fā)覺宦官危害已深,想要鏟除禍患,卻或因操之過急而被宦官挾持成為人質(zhì),或使奸雄們借機生事。
D.唐昭宗親近宦者,遠(yuǎn)離賢士,當(dāng)他開始悔悟時,卻為時已晚,因為此時宦官已經(jīng)形成自己的勢力,難以根除。
58.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1)能以小善中人之意,小信固人之心,使人主必信而親之。
。2)夫為人主者,非欲養(yǎng)禍于內(nèi),而疏忠臣碩士于外,蓋其漸積而勢使之然也。
59.歐陽修在《五代史伶官傳序》和《五代史宦者傳論》中都提到君主如果治國不當(dāng),就會有“身死國滅”的危害。請結(jié)合文本簡要概括明君治國的做法。
【答案】55.BDG 56.B 57.B 58.(1)(他們)能用微小的好處來迎合別人的心意,能用微小的信義鞏固別人的心意,使人君必然信任、親近他們。
。2)作為君主,并不是想要在宮中滋養(yǎng)禍患,在朝堂之上疏遠(yuǎn)忠臣賢士,這是日漸積累而成,是形勢發(fā)展使他這樣的。 59.①君主應(yīng)該保持謙遜的態(tài)度;②要有防微杜漸的意識;③要親近正直忠誠賢能之士。
【解析】55.本題考查學(xué)生文言文斷句的能力。
句意:君主的安危決定于這些人的喜怒;而禍患就潛伏在他的內(nèi)廷之中。于是過去認(rèn)為可以依靠的人,正是現(xiàn)在為患的根源。
“安危出其喜怒”是“安危出(于)其喜怒”的省略句,與“禍患伏于帷闥”結(jié)構(gòu)一致,分別成句,前后斷開,即B、D處;
“……者,……也”判斷句標(biāo)志,“者”后G處斷開。
故選BDG。
56.本題考查學(xué)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xué)文化常識及文言一詞多義的能力。
A.正確。
B.錯誤。“視事”指官員到職工作,“致仕”指官員辭官退休。
C.正確。句意:他們的用心專一并且狠心。/君王為人不夠狠心。
D.正確。句意:不如侍奉他起居飲食、成天在自己左右侍奉自己的親隨那樣可靠。/恃才傲物:自恃才高,傲視他人。/恃才矜己:自恃有才,驕矜自負(fù)。
故選B。
57.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
B.“是因為宦官終日隨侍國君,關(guān)系日漸親密,國君日益疏遠(yuǎn)忠臣,而重用宦官理政”錯,原文是“患已深而覺之,欲與疏遠(yuǎn)之臣圖左右之親近,緩之則養(yǎng)禍而益深,急之則挾人主以為質(zhì)……盡殺以快天下之心而后已”“夫女色之惑,不幸而不悟,而禍斯及矣。使其一悟,捽而去之可也;抡咧疄榈,雖欲悔悟,而勢有不得而去也”,可見作者認(rèn)為宦者之禍更甚,是因為即使發(fā)覺也難以改正,且后果嚴(yán)重,甚至可能會“身死國滅”。
故選B。
58.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以”,用,憑借;“中”;符合,迎合;“小善”,微小的好處;“小信”,微小的信義。
(2)“養(yǎng)禍”,滋養(yǎng)或滋生禍患;“養(yǎng)禍于內(nèi)”“疏忠臣碩士于外”,狀語后置句,在宮中滋養(yǎng)禍患,在朝堂之上疏遠(yuǎn)忠臣賢士;“然”,這樣。
59.本題考查學(xué)生分析文章信息、歸納內(nèi)容要點的能力。
由文本一“滿招損,謙得益”可得出:君主應(yīng)該保持謙遜的態(tài)度;
由文本一“禍患常積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文本二“蓋其漸積而勢使之然也”可得出:要有防微杜漸的意識;
由文本一“及其衰也,數(shù)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國滅,為天下笑”,文本二“故前后左右者日益親,而忠臣碩士日益疏,而人主之勢日益孤”可得出:要親近正直忠誠賢能之士。
參考譯文:
文本一:
《尚書》上說:“自滿會招來損害,謙虛能得到益處。”憂勞可以使國家興盛,安樂可以使自身滅亡,這是自然的道理。因此,當(dāng)他興盛時,普天下的豪杰,沒有誰能和他相爭;到他衰敗時,數(shù)十個樂官就把他困住,最后身死國滅,被天下人恥笑。人生的禍患常常在極小的事上積累而成,而智勇之人,往往被自己所溺愛的人或事困住,難道只有伶人才如此嗎 于是作《伶官傳》。
文本二:
五代史宦者傳論
歐陽修
自古以來,宦官擾亂國家,比女人造成的禍患還要嚴(yán)重。女人,只不過是使君主沉溺于美色罷了,而宦官的危害可不止一條。
宦官所擔(dān)當(dāng)?shù)穆氊?zé)就是侍奉在君主身邊,容易與君主形成親密關(guān)系,他們的用心專一并且毒辣。(他們)能用微小的好處來迎合別人的心意,能用微小的信義鞏固別人的心意,使人君必然信任、親近他們。等到獲得了君主的完全信任,然后就用禍福來恐嚇?biāo)、挾制他。這時候雖然有忠臣賢士在朝中,但君主認(rèn)為他們和自己關(guān)系疏遠(yuǎn),不如侍奉他起居飲食、成天在自己左右侍奉自己的親隨那樣可靠。所以君主與成天在左右侍奉自己的人日益親密,而對忠臣賢士們則日益疏遠(yuǎn),君主便會日益變得勢單力孤,勢單力孤,則懼怕發(fā)生禍患的心理就更加嚴(yán)重。而挾持自己的人的地位就會更加牢固。君主的安危決定于這些人的喜怒;而禍患就潛伏在他的內(nèi)廷之中。于是過去認(rèn)為可以依靠的人,正是現(xiàn)在為惠的根源。
當(dāng)發(fā)覺禍患已深的時候,想要和平日里疏遠(yuǎn)的大臣們一起除掉左右的親隨,行動慢了就會使禍患日益嚴(yán)重;操之過急,又會使那些親隨挾持自己作為人質(zhì)。這時候即使是智慧再高的人,也不能與他共商對策了。就算是能夠商議對策,也很難實際著手去做。即使做了,也有可能不成功,到了最嚴(yán)重的時候,很可能產(chǎn)生兩敗俱傷的后果。禍患大的可以亡國,次一點的會讓自己喪命,并且會使世上的奸雄們以此為借口乘機而起,把官官與其同黨盡皆除掉,大快天下人之心后才算完。過去歷史上記載的宦官之禍往往如此,而且不止一代。
作為君主,并不是想要在宮中滋養(yǎng)禍患,在朝堂之上疏遠(yuǎn)忠臣賢士,這是日漸積累而成,是形勢發(fā)展使他這樣的。所以沉迷于女色,如果不幸一直執(zhí)迷不悟,那么禍患就要隨之降臨了。但是一旦醒悟,把地們攆出去就行了。而宦者造成的禍患,雖然有所悔悟,但已經(jīng)形成的形勢使得自己沒有辦法把他們除掉,唐昭宗的事就是這樣。所以說“比女人造成的禍患還要嚴(yán)重”,就是指這些,怎能不有所戒懼呢
十三、閱讀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材料一
及至始皇,奮六世之余烈,振長策而御宇內(nèi),吞二周而亡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執(zhí)敲撲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頸,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長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馬,士不敢彎弓而報怨。于是廢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隳名城,殺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陽,銷鋒鏑,鑄以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踐華為城,因河為池,據(jù)億丈之城,臨不測之淵,以為固。良將勁弩守要害之處,信臣精卒陳利兵而誰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為關(guān)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孫帝王萬世之業(yè)也。
始皇既沒,余威震于殊俗。然陳涉甕牖繩樞之子,氓隸之人,而遷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賢,陶朱、猗頓之富;躡足行伍之間,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將數(shù)百之眾,轉(zhuǎn)而攻秦;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天下云集響應(yīng),贏糧而景從。山東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ü(jié)選自《過秦論》)
材料二
侯生、盧生相與謀曰:“始皇為人,天性剛戾自用,起諸侯,并天下,意得欲從,以為自古莫及己。專任獄吏,獄吏得親幸。博士雖七十人,特備員弗用。丞相諸大臣皆受成事,倚辦于上。上樂以刑殺為威,天下畏罪持祿,莫敢盡忠。秦法,不得兼方,不驗輒死。然侯星氣者至三百人,皆良士,畏忌諱諛,不敢端言其過。天下之事無小大皆決于上,上至以衡石量書,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貪于權(quán)勢至如此,未可為求仙藥。”于是乃亡去。始皇聞亡,乃大怒曰:“吾前收天下書不中用者盡去之。悉召文學(xué)方術(shù)士甚眾,欲以興太平,方士欲練以求奇藥。今聞韓眾去不報,徐市等費以巨萬計,終不得藥,徒奸利相告日聞。盧生等吾尊賜之甚厚,今乃誹謗我,以重吾不德也。諸生在咸陽者,吾使人廩問,或為妖言以亂黔首。”于是使御史悉案問諸生,諸生傳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陽,使天下知之,以懲后。益發(fā)謫徙邊。始皇長子扶蘇諫曰:“天下初定,遠(yuǎn)方黔首未集,諸生皆誦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繩之臣恐天下不安唯上察之。”始皇怒,使扶蘇北監(jiān)蒙恬于上郡。
。ü(jié)選自《史記·秦始皇本紀(jì)》)
60.文中畫線的部分有三處需加句讀,請用鉛筆將答題卡上相應(yīng)位置的答案標(biāo)號涂黑。
諸A生B皆C誦D法E孔F子G今H上I皆J重K法L繩M之N臣O恐P天Q下R不S安T唯U上V察W之
61.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及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黔首,是秦朝對百姓的稱呼。黔為黑色,秦朝百姓用黑色頭巾包頭,故稱“黔首”。
B.山東,指崤山以東,代指東方諸國,而現(xiàn)在則指山東省。
C.博士,古代官名。秦漢時是掌管書籍文典、通曉史事的官職。
D.“不中呈不得休息”的“中”意思和《勸學(xué)》中的“木直中繩”的“中”意思不同。
62.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秦始皇以武力統(tǒng)一天下。他奮力發(fā)展六世遺留下來的功業(yè),吞并二周,消滅諸侯,登上皇帝的寶座控制天下。
B.秦始皇鉗制百姓思想。統(tǒng)一天下后,他廢除先王的治國之道,焚燒各學(xué)派的著作,目的就是為了愚化百姓,控制百姓。
C.秦始皇為人殘暴。始皇聽說侯生、盧生逃走后非常生氣,不經(jīng)查問就把犯禁的四百六十多人全部坑殺在咸陽。
D.秦始皇獨斷專行。丞相等各位大臣都必須按照皇帝的意志做事,甚至連公子扶蘇也因進諫而被調(diào)派到北方。
63.把文中的畫線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倌耸姑商癖敝L城而守藩籬,卻匈奴七百余里。
②盧生等吾尊賜之甚厚,今乃誹謗我,以重吾不德也。
64.侯生、盧生為何不愿為秦始皇求取仙藥
【答案】60.GNT 61.D 62.C 63.①就派蒙恬到北方修筑長城守衛(wèi)邊疆,使匈奴退卻七百多里。
、诒R生等人我尊重他們賞賜十分優(yōu)厚,如今竟然誹謗我,來加重我的無德。 64.①始皇天性剛戾自用,認(rèn)為自古無人能及己;②始皇重刑尚殺,天下莫敢盡忠,不敢言過;③始皇貪于權(quán)勢,天下事皆決于己。
【解析】60.本題考查學(xué)生文言斷句的能力。
句意:儒生們都誦讀詩書,效法孔子,現(xiàn)在皇上一律用重法制裁他們,我擔(dān)心天下將會不安定,希望皇上明察。
“法”意思是“效法”,“孔子”做其賓語,G處斷開;
“今”是時間狀語,“上”是皇帝,“繩”是謂語動詞,“之”是代詞,做“繩”即“制裁”的賓語,N處斷開;
“臣”是主語,“恐”是謂語動詞,“天下不安”是“恐”的賓語,T處斷開。
所以應(yīng)在GNT處斷開。
61.本題考查學(xué)生了解并掌握常見的文學(xué)文化常識和一詞多義的能力。
D.“‘中’意思不同”錯誤,應(yīng)該是意思相同,兩個“中”都是“合乎”的意思。句意:閱讀達(dá)不到定額,就不能休息。/木材筆直,合乎墨線。
故選D。
62.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
C.“不經(jīng)查問就把犯禁的四百六十多人全部坑殺在咸陽”錯誤。由原文“于是使御史悉案問諸生,諸生傳相告引,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陽,使天下知之,以懲后”可知,于是派御吏去一一審查,這些人輾轉(zhuǎn)告發(fā),一個供出一個,始皇親自把他們從名籍上除名,一共四百六十多人,全部活埋在咸陽,讓天下的人知道,來懲戒以后的人。由此可知,是“派御吏去一一審查”后把犯禁的四百六十多人全部坑殺在咸陽, 而不是“不經(jīng)查問”。
故選C。
63.本題考查學(xué)生理解并翻譯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 “北”,名詞做狀語,到北方;“藩籬”,代指邊疆;“卻”,使……退卻;
、“尊”,尊重;“乃”,竟然;“重”,形容詞活用作動詞,加重。
64.本題考查學(xué)生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①由原文“始皇為人,天性剛戾自用,起諸侯,并天下,意得欲從,以為自古莫及己”可知,始皇為人,天性粗暴兇狠,自以為是,他出身諸侯,兼并天下,諸事稱心,為所欲為,認(rèn)為從古到今沒有人比得上自己。由此可知,始皇天性剛戾自用,認(rèn)為自古無人能及己。
②由原文“上樂以刑殺為威,天下畏罪持祿,莫敢盡忠。秦法,不得兼方,不驗輒死。然侯星氣者至三百人,皆良士,畏忌諱諛,不敢端言其過”可知,皇上喜歡用重刑、殺戮顯示威嚴(yán),官員們都怕獲罪,都想保持住祿位,所以沒有人敢真正竭誠盡忠。秦法規(guī)定,一個方士不能兼有兩種方術(shù),如果方術(shù)不能應(yīng)驗,就要處死。然而占候星象云氣以測吉兇的人多達(dá)三百,都是良士,然而由于害怕獲罪,就得避諱奉承,不敢正直地說出皇上的過錯。由此可知,始皇重刑尚殺,天下莫敢盡忠,不敢言過;
、塾稍“天下之事無小大皆決于上,上至以衡石量書,日夜有呈,不中呈不得休息。貪于權(quán)勢至如此,未可為求仙藥”可知,天下的事無論大小都由皇上決定,皇上甚至用秤來稱量各種書寫文件的竹簡木簡的重量,日夜都有定額,閱讀達(dá)不到定額,就不能休息。他貪于權(quán)勢到如此地步,咱們不能為他去找仙藥。由此可知,始皇貪于權(quán)勢,天下事皆決于己。
參考譯文:
材料一
相關(guān)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xué)·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校分?jǐn)?shù)線
專業(yè)分?jǐn)?shù)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