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教案:《大堰河我的保姆》教學設計(三)(2)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2018-11-22 15:23:52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反復朗讀,把握大堰河的形象特征。
2、品讀重點段落,了解大堰河的悲慘命運,培養(yǎng)學生熱愛勞動人民的感情和改造不合理社會的責任感。
[學習重點]
把握大堰河的形象特征。
[學習難點]
了解大堰河的悲慘命運的社會根源。
[學習方法]
誦讀法、批注法、討論法
[學習過程]
一、詩歌中對大堰河的描寫
。▽W法指導:勾畫圈點,深入思考,小組討論)
1、(1)詩歌開篇說“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莊的名字”,反映出大堰河怎樣的社會地位?
(2)詩歌的4—8節(jié)回憶了大堰河的一些什么事情?體現(xiàn)出大堰河怎樣的性格特征?
(3)大堰河死后的情形如何?對表現(xiàn)大堰河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2、大堰河的形象:
二、分析大堰河的悲慘命運。
2、第三節(jié)運用了哪些意象?渲染了怎樣的氣氛?
(學法指導:小組討論,分析原因)
2、大堰河的悲慘命運是誰造成的?她的悲慘命運告訴了我們什么?
五、拓展延伸,
課外閱讀艾青的《我愛這土地》,感悟作者的愛國之情。
六、學習反思
七、課堂檢測
按要求答題。
1.課文注釋說,作者的保姆原沒有名字,因她娘家住在金華縣大葉荷村,所以大家都叫她大葉荷?勺髡咴谠娭袇s利用諧音,把她的名字改為“大堰河”。作者為什么這樣做?()
A.偶然的,沒有內(nèi)在的含義。
B.覺得“大葉荷”不好聽,所以利用諧音改為“大堰河”。
C.因為人們常把養(yǎng)育自己的河流比作母親,用諧音就暗含了這一層意思。
D.因為家鄉(xiāng)有一條河叫“大堰河”,正好和“大葉荷”是諧音。
2.“我是地主的兒子;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長大了的大堰河的兒子。”這句坦誠的聲明告訴我們()
A.“我”雖然出身于地主家庭,但是,卻是農(nóng)民的兒子。
B.“我”和大堰河的養(yǎng)育關系比和生身父母的血緣關系更親密。
C.“我”是地主的兒子,和大堰河只不過是養(yǎng)育關系。
D.“我”不忘養(yǎng)育之恩。
3.“大堰河,已死了,她死時,乳兒不在她的旁側。”作者一再強調(diào)“乳兒不在她的旁側”是為了說明()
A.大堰河死得很凄涼。
B.大堰河臨死時仍在牽掛她的乳兒。
C.“我”回家后和大堰河家失去聯(lián)系。
D.“我”的遺憾自責的心情。
4.為了加強情感和音節(jié)的旋律,詩中采用的修辭手法有()
A.排比夸張重復B.對比重復擬人
C.重復排比對比D.借代對比排比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shù)線
專業(yè)分數(shù)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