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野千里,天府之土----四川盆地
2009-09-26 12:51:38網(wǎng)絡(luò)資源
沃野千里,天府之土----四川盆地
摘要:四川盆地由連結(jié)的山脈環(huán)繞而成,面積約16萬平方千米。四川盆地聚居著重慶市、四川省的絕大部分人口,是中國和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區(qū)之一,也是巴蜀文化的搖籃。四川盆地周邊為環(huán)繞盆地的相連山脈,東邊是巫山,南邊是大婁山、大涼山,西邊是邛崍山、岷山、北邊是大巴山、米倉山。在地理上,四川盆地幾乎是完全封閉的。排水系統(tǒng)方面,川水從長江巫峽流出,這也是四川唯一的排水通道。蜀相諸葛亮曾贊其為“沃野千里,天府之土”。
四川盆地是中國四大盆地之一,盆周山地海拔多在1000米~3000米之間;盆底地勢低矮,海拔200米~750米,是中國地勢的第二級階梯上相對凹下的部分;因?yàn)榈乇韽V泛出露侏羅紀(jì)至白堊紀(jì)的紅色巖系,又稱為紅色盆地。西部是大幅隆起、地域遼闊的高原和山地,海拔多在4000米以上,屬中國地勢劃分的第二級階梯。
四川盆地
四川盆地由連結(jié)的山脈環(huán)繞而成,面積約16萬平方千米。四川盆地聚居著四川、重慶的絕大部分人口,是中國和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區(qū)之一,也是巴蜀文化的搖籃。號稱“天府之國”。蜀相諸葛亮曾贊其為“沃野千里,天府之土”。中國著名紅層盆地,中國各大盆地中形態(tài)最典型、緯度最南、海拔最低的盆地。位于四川省東部,長江上游,海拔500米左右,長江把它和東海一脈相連,它是我國最大的外流盆地。面積26萬余平方公里,占四川省面積的46%。四川盆地西依青藏高原和橫斷山地,北靠秦嶺山地與黃土高原相望,東接湘鄂西山地,南連云貴高原。這里的巖石,主要由紫紅色砂巖和頁巖組成。這兩種巖石極易風(fēng)化發(fā)育成紫色土。紫色土含有豐富的鈣、磷、鉀等營養(yǎng)元素,是我國最肥沃的自然土壤。四川盆地是全國紫色土分布最集中的地方,向有“紫色盆地”的美稱。四川盆地底部地區(qū)四川盆地底部面積約16萬平方公里,按其地理差異,又可分為盆西平原、盆中丘陵和盆東平行嶺谷三部分。(1)在龍泉山和龍門山、邛崍山之間的盆西平原,系斷裂下陷由河流沖積而成,面積約8000平方公里,為我國西南最大的平原,因成都位于平原之中,故稱成都平原。成都平原海拔450米~750米,地勢由西北向東南傾斜,地表平坦,相對高差一般不超過20米~50米,它由氓江、沱江、涪江、青衣江等八條河流沖積聯(lián)綴而成,土壤肥沃,河渠稠密,有著名的都江堰自流灌溉,素有"天府"之稱。(2)在龍泉山和華瑩山之間的盆中丘陵,地勢低矮,海拔大多在300米~500米之間,相對高差50米~150米,地勢由北向南傾斜,巖層近于水平,在流水的長期侵蝕切割作用下,形成臺階狀的方山丘陵,南部多淺丘,北部多深丘。丘陵地表軟硬相間的紫紅色砂、頁巖極易風(fēng)化為紫色土,富含磷鉀,自然肥力較高,宜種性廣,是全省糧食、經(jīng)濟(jì)作物主產(chǎn)區(qū)。(3)華鎣山以東為盆東平行嶺谷區(qū),由多條近東北西南走向的條狀背斜山地與向斜寬谷組成,山地陡而窄,高700米-1000米,其中,華鎣山高1704米,為盆地底部最高峰。山地頂部的石灰?guī)r被雨水溶蝕后,常成凹槽,故山地大多具有"一山二嶺一槽"或"一山三嶺二槽"的特色。山嶺間的谷地寬而緩,海拔300米~500米,其間丘陵、平壩交錯(cuò)分布,是平行嶺谷區(qū)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主要地區(qū)。四川盆地邊緣山地區(qū)四川盆地邊緣山地區(qū)屬強(qiáng)烈上升的褶皺帶。地貌顯著特征是,海拔高,過渡性明顯,均為一系列中山和低山所圍繞。盆地北緣米倉山、大巴山近東西走向,是著名的秦巴山地南翼部分,海拔一般在1500米~2200米之間,山勢雄偉,山坡陡峭,溝谷深切,相對高差可達(dá)500米~1000米;南緣大婁山屬氣勢磅礴的云貴高原之一部分;西緣有龍門山、邛崍山、峨眉山,山脊海拔都在1500米至~3000米以上,相對高差可達(dá)1000米,峨眉山頂峰高3099米,與附近的平原相對高差達(dá)2650米,山勢巍峨秀麗,為中國四大佛教名山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