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作鑒賞:蘭亭集序
2009-08-24 10:28:33網(wǎng)絡(luò)資源
王羲之(321年一379年),字逸少,瑯琊臨沂(今山東臨沂)人。居于會稽(今浙江紹興)之山陰。官至右軍將軍,會稽內(nèi)史,習(xí)稱王右軍。少從叔父王廙,又從衛(wèi)夫人學(xué)書法,備精諸體,草、隸、正、行,皆能博采眾家之長,自成一家。其書法自六朝以來即為朝野所重,世稱"書圣"。同時,王羲之還是一個出色的散文家,他最有名的作品,便是這篇《蘭亭集序》。
蘭亭集序
王羲之
永和九年①,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②,修楔事也③。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④,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fēng)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晤言一室之內(nèi);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雖取舍萬殊,靜躁不同,當(dāng)其欣于所遇,暫得于己,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古人云⑤:"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⑥,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后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
[注釋]
、儆篮途拍辏杭353年,永和是東晉穆帝的年號。
②會稽:郡治在今浙江紹興。 山陰:縣治也在紹興。 蘭亭:在山陰西南。
③禊(xì):古代每年三月上巳日,人們到水邊去熏香沐浴,消除不祥的一種儀式。它起源于上古,在先秦即已十分盛行,《詩經(jīng)》中便保存有許多作于三月上巳的歌曲。后其日期逐漸固定。曹魏以后,這一天定在每年的三月三日,儀式的內(nèi)容也簡化為水邊嬉游。至唐代而此風(fēng)猶盛。
、芰饔x曲水:指將酒杯放在水面上任它隨著彎曲的溪水漂流,漂到誰面前誰就取杯飲酒,三月上巳日的嬉游項目之一。
⑤古人云:語見《莊子·德充符》引孔子語。
⑥彭:指傳說中的長壽者彭祖。 殤,夭折。
[評析]
東晉穆帝永和九年(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和當(dāng)時的名士孫統(tǒng)、孫綽、謝安、支遁等四十一人在蘭亭過修楔之日。王羲之在這篇序文中記下了當(dāng)時宴集的盛況。文章在記述游樂的同時,也流露著對生死和世事的感慨。當(dāng)時清談老莊之風(fēng)盛行,從這篇文章中也可以看出其影響。但王羲之是曠達之人,文雖蒼涼感慨,其中自有無窮逸趣。天朗氣清,和風(fēng)吹拂,高山流水,林木搖曳,大自然是那樣的自足圓滿,自由活潑,生生不息,置身其間,人似乎忘了自我,與物同化,人生的是非彼我、榮辱毀譽,都變得虛幻而微渺。這種對自然觀賞的超然玄遠的情趣,是東晉士人所特有的。他們珍視人格的完美,注重個性和精神自由,喜歡哲理思維,熱愛自然,真率任情,風(fēng)流曠達,不滯于物,因而才有了蘭亭的雅集,才有了這篇傳誦千古的好文章。王羲之曾將這篇文章書寫一過,即今世所傳的《蘭亭序》帖,寫得風(fēng)姿遒媚,后人評為"古今行書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