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物理教案九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2024-12-08 21:38:09
高三這年,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高考網(wǎng)陸續(xù)的整理了一些全國各省市優(yōu)秀教案供廣大考生參考。
一、勻變速直線運動公式
1.常用公式有以下四個:
、乓陨纤膫公式中共有五個物理量:s、t、a、V0、Vt,這五個物理量中只有三個是獨立的,可以任意選定。只要其中三個物理量確定之后,另外兩個就唯一確定了。每個公式中只有其中的四個物理量,當已知某三個而要求另一個時,往往選定一個公式就可以了。如果兩個勻變速直線運動有三個物理量對應相等,那么另外的兩個物理量也一定對應相等。
⑵以上五個物理量中,除時間t外,s、V0、Vt、a均為矢量。一般以V0的方向為正方向,以t=0時刻的位移為零,這時s、Vt和a的正負就都有了確定的物理意義。
應用公式注意的三個問題
(1)注意公式的矢量性
(2)注意公式中各量相對于同一個參照物
(3)注意減速運動中設計時間問題
2.勻變速直線運動中幾個常用的結(jié)論
、Δs=aT 2,即任意相鄰相等時間內(nèi)的位移之差相等?梢酝茝V到sm-sn=(m-n)aT 2
、谀扯螘r間的中間時刻的即時速度等于該段時間內(nèi)的平均速度。
某段位移的中間位置的即時速度公式(不等于該段位移內(nèi)的平均速度)。
可以證明,無論勻加速還是勻減速,都有。
3.初速度為零(或末速度為零)的勻變速直線運動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如果初速度為零,或者末速度為零,那么公式都可簡化為:
以上各式都是單項式,因此可以方便地找到各物理量間的比例關系。
4.初速為零的勻變速直線運動
①前1s、前2s、前3s……內(nèi)的位移之比為1∶4∶9∶……
、诘1s、第2s、第3s……內(nèi)的位移之比為1∶3∶5∶……
③前1m、前2m、前3m……所用的時間之比為1∶ ∶ ∶……
、艿1m、第2m、第3m……所用的時間之比為1∶ ∶( )∶……
5、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為零的勻加速直線運動,豎直上拋運動是勻減速直線運動,可分向上的勻減速運動和豎直向下勻加速直線運動。
二、勻變速直線運動的基本處理方法
1、公式法
課本介紹的公式如等,有些題根據(jù)題目條件選擇恰當?shù)墓郊纯。但對勻減速運動要注意兩點,一是加速度在代入公式時一定是負值,二是題目所給的時間不一定是勻減速運動的時間,要判斷是否是勻減速的時間后才能用。
2、比值關系法
初速度為零的勻變速直線運動,設T為相等的時間間隔,則有:
、賂末、2T末、3T末??……的瞬時速度之比為:
v1:v2:v3:……vn=1:2:3:……:n?
、 T內(nèi)、2T內(nèi)、3T內(nèi)……的位移之比為:
s1:s2:s3: ……:sn=1:4:9:……:n2
③第一個T內(nèi)、第二個T內(nèi)、第三個T內(nèi)……的位移之比為:
sⅠ:sⅡ:sⅢ:……:sN=1:3:5: ……:(2N-1)
初速度為零的勻變速直線運動,設s為相等的位移間隔,則有:
、芮耙粋s、前兩個s、前三個s……所用的時間之比為:
t1:t2:t3:……:tn=1:……:
⑤第一個s、第二個s、第三個s……所用的時間tⅠ、tⅡ、tⅢ ……tN之比為:
tⅠ:tⅡ:tⅢ:……:tN =1:……:
3、平均速度求解法
在勻變速直線運動中,整個過程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間時刻的瞬時速度,也等于初、末速度和的一半,即:。求位移時可以利用:
4、圖象法
5、逆向分析法
6、對稱性分析法
7、間接求解法
8、變換參照系法
在運動學問題中,相對運動問題是比較難的部分,若采用變換參照系法處理此類問題,可起到化難為易的效果。參照系變換的方法為把選為參照物的物理量如速度、加速度等方向移植到研究對象上,再對研究對象進行分析求解。
三、勻變速直線運動規(guī)律的應用—自由落體與豎直上拋
1、自由落體運動是初速度為零、加速度為g的勻加速直線運動。
2、豎直上拋運動
豎直上拋運動是勻變速直線運動,其上升階段為勻減速運動,下落階段為自由落體運動。它有如下特點:
(1).上升和下降(至落回原處)的兩個過程互為逆運動,具有對稱性。有下列結(jié)論:
、偎俣葘ΨQ:上升和下降過程中質(zhì)點經(jīng)過同一位置的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②時間對稱:上升和下降經(jīng)歷的時間相等。
(2)豎直上拋運動的特征量:
、偕仙畲蟾叨龋篠m=
②上升最大高度和從最大高度點下落到拋出點兩過程所經(jīng)歷的時間:
(3)處理豎直上拋運動注意往返情況。
追及與相遇問題、極值與臨界問題
一、追及和相遇問題
1、追及和相遇問題的特點
追及和相遇問題是一類常見的運動學問題,從時間和空間的角度來講,相遇是指同一時刻到達同一位置?梢姡嘤龅奈矬w必然存在以下兩個關系:一是相遇位置與各物體的初始位置之間存在一定的位移關系。若同地出發(fā),相遇時位移相等為空間條件。二是相遇物體的運動時間也存在一定的關系。若物體同時出發(fā),運動時間相等;若甲比乙早出發(fā)Δt,則運動時間關系為t甲=t乙+Δt。要使物體相遇就必須同時滿足位移關系和運動時間關系。
2、追及和相遇問題的求解方法
分析追及與相碰問題大致有兩種方法即數(shù)學方法和物理方法。
首先分析各個物體的運動特點,形成清晰的運動圖景;再根據(jù)相遇位置建立物體間的位移關系方程;最后根據(jù)各物體的運動特點找出運動時間的關系。
方法1:利用不等式求解。利用不等式求解,思路有二:其一是先求出在任意時刻t,兩物體間的距離y=f(t),若對任何t,均存在y=f(t)>0,則這兩個物體永遠不能相遇;若存在某個時刻t,使得y=f(t) ,則這兩個物體可能相遇。其二是設在t時刻兩物體相遇,然后根據(jù)幾何關系列出關于t的方程f(t)=0,若方程f(t)=0無正實數(shù)解,則說明這兩物體不可能相遇;若方程f(t)=0存在正實數(shù)解,則說明這兩個物體可能相遇。
方法2:利用圖象法求解。利用圖象法求解,其思路是用位移圖象求解,分別作出兩個物體的位移圖象,如果兩個物體的位移圖象相交,則說明兩物體相遇。
3、解“追及、追碰”問題的思路
解題的基本思路是:
(1)根據(jù)對兩物體運動過程的分析,畫出物體的運動示意圖
(2)根據(jù)兩物體的運動性質(zhì),分別列出兩個物體的位移方程。注意要將兩物體運動時間的關系反映在方程中
(3)由運動示意圖找出兩物體間關聯(lián)方程
(4)聯(lián)立方程求解。
4、分析“追及、追碰”問題應注意的問題:
(1)分析“追及、追碰”問題時,一定要抓住一個條件,兩個關系;一個條件是兩物體的速度滿足的臨界條件,追和被追物體的速度相等的速度相等(同向運動)是能追上、追不上、兩者距離有極值的臨界條件。兩個關系是時間關系和位移關系。其中通過畫草圖找到兩物體位移之間的數(shù)量關系,是解題的突破口,因此在學習中一定要養(yǎng)成畫草圖分析問題的良好習慣,對幫助我們理解題意,啟迪思維大有裨益。
(2)若被追及的物體做勻減速直線運動,一定要注意追上前該物體是否停止。
(3)仔細審題,注意抓住題目中的關鍵字眼,充分挖掘題目中的隱含條件,如:剛好、恰巧、最多、至少等,往往對應一個臨界狀態(tài),滿足一個臨界條件。
二、極值問題和臨界問題的求解方法。
該問題關鍵是找準臨界點
擴展閱讀
高三物理教案:《直線運動的圖象及應用》教學設計
一、位移-時間圖象:
1、圖象的物理意義:表示做直線運動物體的位移隨時間變化的關系。
橫坐標表示從計時開始各個時刻,縱坐標表示從計時開始任一時刻物體的位置,即從運動開始的這一段時間內(nèi),物體相對于坐標原點的位移。
2、圖線斜率的意義:圖象的斜率表示物體的速度。
如果圖象是曲線則其某點切線的斜率表示物體在該時刻的速度,曲線的斜率將隨時間而變化,表示物體的速度時刻在變化。
斜率的正負表示速度的方向;
斜率的絕對值表示速度的大小。
3、勻速運動的位移-時間圖象是一條直線,而變速直線運動的圖象則為曲線。
4、圖象的交點的意義是表示兩物體在此時到達了同一位置即兩物體"相遇"。
5、靜止的物體的位移-時間圖象為平行于時間軸的直線,不是一點。
6、圖象縱軸的截距表示的是物體的初始位置,而橫軸的截距表示物體開始運動的時刻,或物體回到原點時所用的時間。
7、圖象并非物體的運動軌跡。
二、速度-時間圖象:
1、圖象的物理意義:表示做直線運動物體的速度隨時間變化的關系。
橫坐標表示從計時開始各個時刻,縱坐標表示從計時開始任一時刻物體的速度。
2、圖線斜率的意義:圖象的斜率表示物體加速度。
斜率的正負表示加速度的方向;
斜率的絕對值表示加速度大小。
如果圖象是曲線,則某一點切線的斜率表示該時刻物體的加速度,曲線的斜率隨時間而變化表示物體加速度在變化。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shù)線
專業(yè)分數(shù)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