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教案:統(tǒng)編版《師說》(2)
來源:網(wǎng)絡整理 2024-11-04 21:17:11
�、谌藶槭裁葱枰蠋�?
③選擇老師需不需要考慮他的年齡大�。�
�。�3)各自背誦第一段──點背──齊背。
(4)老師總結:開篇就提出中心論點:“古之學者必有師。”指出學習的必要性:“師者,所以傳道受業(yè)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接著指出從師學習的正確途徑:“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總之,這一段提出全文的論點:人們從師學習是非常必要的,并闡明了擇師的態(tài)度和標準。
5.學習第二段:
�。�1)朗讀:點讀──師正音──齊讀。
�。�2)理解文本:
請同學們結合課下注釋,弄懂這一段所寫的內容,參與下面問題的討論,并且在理解與翻譯的過程中掌握下列幾個詞的意義:師道、出人、猶且、眾人、身、恥師、惑、族、諛。
�、俟胖ト伺c今之眾人在從師學習的態(tài)度上有何區(qū)別?為什么“圣益圣,愚益愚”?
�、诮裰娙藢ψ约汉蛯⒆釉趶膸煹膽B(tài)度上有何區(qū)別?
�、畚揍t(yī)樂師百工之人與士大夫之族在從師的態(tài)度上有何不同?
�、鼙径挝淖炙鶎懙膬热菔�?(抨擊了“恥學于師”的陋習。)
�、荼径挝淖终撟C的最大特點是什么?(對比。)
�。�3)熟讀──背誦──齊背。
�。�4)老師總結:本段運用了三個對比,批判上層“士大夫之族”恥學于師的陋習,這是結合當時的現(xiàn)象從反面進行批判。文段上是首尾照應的,前面提出師道之不傳,欲人之無惑的現(xiàn)實,然后通過三個對比來說明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的原因,尾兩句與首句照應,再次說明了師道之不復的原因。
6.學習第三段:
�。�1)朗讀:點讀──齊讀。
�。�2)理解文本:對照課下注釋理解內容,掌握重點詞語有:常師、徒、賢、不必、術業(yè)、專攻、通、時、嘉、貽。討論下列問題:
①作者列舉孔子拜師一事是為了說明什么道理?(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
�、诳鬃訛槭裁次覀円葸@些人為師?(聞道有先后,術業(yè)有專攻。)
�。�3)各自背──齊背。
�。�4)老師總結:這一段,列舉當時備受尊崇的大“圣人”、大學者孔子的例子,說明了從師學習的必要性,也說明了從師學習的正確途徑,而且還為第一段“古之學者必有師”,第二段“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提供佐證,一石三鳥,事例選得非常精當。
7.學習第四段:
�。�1)朗讀:點讀──齊讀。
�。�2)理解文本:
對照課下注釋理解內容,應掌握的重點詞語有:傳、拘、嘉、貽。并參與討論一個問題:
作者寫《師說》這篇文章的直接動因是什么?
�。�3)各自背──齊背。
�。�4)老師總結:這一段,說明寫作本文的緣由,但作者并沒有把它作為附記來寫,而是圍繞中心論點來寫:他贊揚李蟠“不拘于時”(與上層“士大夫之族”相反),“學于余(從師學習),”能行古道(行從師之道)“就是又一次強調了他的論點。
8.理解全文結構:
�。ㄟ@是為學生背誦課文作準備。)
老師引導學生理解課文的結構,并形成如下板書:
三、段意論點
1.總論從師的必要性和擇師的標準中心論點:古之學者必有師(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
2.批判當時士大夫恥于從師的不良社會風氣分論點: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感也難矣!
3.用具體事實進一步闡明誰可為師的道理分論點:圣人無常師。
4.說明寫本文的原因結論:向后學號召。
�。�1)不拘于時;
�。�2)能行古道。照應以上兩個分點
四、背誦全文:
在學生理解了全文寫作的結構之后,要求學生快速地背下全文。
五、課后拓展:
1.學了本文你思想上得到的最大收獲是什么?
2.現(xiàn)在我們還需不需要老師?請談談你的見解。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志愿填報、錄取分數(shù)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jié)點
盡在"高考網(wǎng)"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