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父母攀比心理不可取
2024-10-14 15:45:56網絡整理
案例:
每當考試臨近,小亮都會來到心理咨詢室尋求幫助,求助的問題無非是“每次考試前父母都會叮囑我,這次一定要認真考,你看隔壁的小惠,每次考試都在班級名列前茅。你們還在一個班,同樣老師教出來的,你一定要努力”等。孩子表現(xiàn)出的考試焦慮,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父母導致的。部分父母在有意無意之中的橫向比較、對比,無形中給孩子增加了莫大的壓力。
分析:
中國社會科學院發(fā)布的《社會心態(tài)藍皮書》中,中國人九大生活動力中,對子女的發(fā)展期望排在第一位。父母的想法大都是希望孩子清楚認識到自己與他人的差距,然后奮起直追。實際上,這種與“別人家孩子”的對比是對孩子不信任、不滿意衍生出的一種形象。希望孩子越來越好固然沒有錯,但錯誤的做法容易給孩子一個“你沒有我們想象的優(yōu)秀”的心理暗示。在這種暗示的長期作用下,不僅會對孩子的自信、自尊有損,還會造成孩子一定程度的考試焦慮,無法正視自己的努力。這種帶著不滿、焦慮情緒的愛在一定程度上會成為孩子的負擔。也許父母會說,案例中小亮父母的做法比較典型,我們并沒有這么做過。那請您仔細回想一下,是不是一直有這樣的想法:孩子以后一定要出人頭地、高人一等?這些思想在一些父母心中根深蒂固。孩子的未來不容忽視,但如果一味鞭策、催促孩子成為父母內心中的“優(yōu)秀”標準,可能會失去孩子的信任和幸福感?荚嚦煽兣c孩子內心的幸福感、人格健康發(fā)展相比,沒有那么重要。如果父母一味跟風比較,等于在孩子心里埋下盲從和攀比的種子,這對孩子以后的發(fā)展會產生不良影響。
支招:正確認識“別人家的孩子”
父母要想調整攀比心理,先要正確認識到每個孩子是獨立的個體,子女是父母生命的延續(xù)而不是愿望的延續(xù)。很多父母做不到的事情為什么要求孩子做得更好呢?每個個體的價值取向不同。孩子不是父母實現(xiàn)價值的工具。設身處地從孩子的角度想問題,尊重其發(fā)展規(guī)律和速度,特別是了解孩子的需求,對父母來說尤為重要。尤其是在學習方面更要注意。孩子能否成才不能只用成績高低、學校好壞、薪水多少衡量?吹胶⒆犹量鄷r,父母可適當教給孩子如果很累就緩一緩;當孩子放任自我、不求上進時,父母要及時指出,一味贊美、激勵也是錯誤的。父母要學會因材施教。“別人家的孩子”并不是下山的猛虎,從正面激發(fā)引導孩子會發(fā)現(xiàn),“別人家的孩子”是能夠起到推動作用的。
學會縱向比較
孩子不屬于父母,他們有自己的生活和未來,父母不能強行把孩子與自己的愿望捆綁在一起。其實,父母拿“別人家的孩子”作比較時,滿足的是大人的虛榮心。這與教育的初衷背道而馳。真想讓孩子進步,就拿他的今天和昨天比。只要有一點微小進步都要放大表揚、贊賞,而不是一味橫向比較。
每個孩子都是一束鮮花。父母要尊重孩子的發(fā)展規(guī)律,告訴孩子“不要急,慢慢來”,這是每位父母要學習的。父母要做的就是陪伴孩子、給孩子安全感。只有父母先沉靜下來,才能“靜待花開”。
相關推薦: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志愿填報、錄取分數(shù)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jié)點
盡在"高考網"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