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作文練習(xí)題目:簡陋與豐盈
2020-03-17 17:42:09網(wǎng)絡(luò)整理
閱讀下面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一篇作文。
顏回“簞食瓢飲”卻能“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原憲居魯時,桑樞甕牖,上漏下濕,卻能“匡坐而弦歌”。他們雖居陋巷,內(nèi)心世界卻充盈著無比的快樂。他們留給我們的疑惑是,當人們面對簡陋匱乏的現(xiàn)實生活時,內(nèi)心幸福感究竟來自何處?精神的豐盈是到底如何構(gòu)建的?
對此,你有怎樣的體驗和思考,請結(jié)合上述材料,寫一篇文章。
陋室不“陋”
羅儀穎
顏回于“簞食瓢飲”間“不改其樂”,原憲于桑樞甕牖間“匡坐而弦歌”。于他們而言,精神豐盈,陋室不“陋”。生活中卻有人腰纏萬貫、衣食無憂,可焦躁迷惘。于他們而言,精神匱乏,華室不“華”?梢,精神的愉悅,幸福的生活并不取決于居室。
身居陋室,豐盈的精神從何而來?陋室因何而不陋?
高尚的品格充盈了精神,讓陋室不“陋”。
杜甫避難于蜀地時,住的是為秋風(fēng)所破的茅屋,是草堂,可即便如此,他仍能于春寒料峭中發(fā)出“留連戲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的由衷贊美,依然在寒風(fēng)苦雨中祈盼“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個人的困頓可以忍受,百姓的疾苦卻時刻記在心頭。有此人居,草堂何陋之有?蘇軾曾嘆“問汝平生功業(yè),黃州惠州儋州”。這三處皆為貧瘠之地,所居皆是陋室,可他仍能從容聽雨,放聲吟詠:“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即便是被放逐至凄風(fēng)苦雨之地,即便住的是陋室,依然譜寫蘇堤的佳話,為官一任,造福一方。他們所居為陋室,生活是困頓的,但精神是豐沛的。這精神的豐沛緣自高潔的品格,源自不以己悲,而憂民之所憂。正是他們高尚的品格豐盈了他們自身,讓陋室有了光華,成為千百年來讓人景仰的圣地。
崇高的理想充實了精神,讓陋室不“陋”。
有人曾說:“既然選擇了詩和遠方,便不顧風(fēng)雨兼程。”“風(fēng)雨兼程”,可仍有人“不顧”,為何?為了“詩和遠方”,即理想。
曹雪芹于甕牖繩樞中,舉家食粥酒常賒,批閱十載,增刪五次,終是筑起了中國古代文學(xué)不朽的豐碑——《紅樓夢》。假如曹雪芹缺少對寫作的追求,只于陋室中自怨自艾,又從何而來“紅樓”的偉大成就呢?退伍軍人馬旭,與丈夫捐出畢生積蓄助力家鄉(xiāng)木蘭縣的教育發(fā)展,自己卻住在簡陋的房屋中,只為讓家鄉(xiāng)復(fù)興的理想。年過九旬的退休教師唐上君,義務(wù)為孩子輔導(dǎo)各門功課,破舊樓閣擺放著嶄新的教輔,只為實現(xiàn)農(nóng)村教育復(fù)興的理想。身居陋室,卻有著書寫不朽篇,心系教育發(fā)展的崇高夢想。夢想豐盈了精神,夢想裝點了陋室,陋室不再“陋”。
陋室不“陋”折射的是一種對苦難波瀾不驚、從容應(yīng)對的人生態(tài)度;陋室不“陋”表露的是一種身陷困苦,心憂天下的可貴情懷;陋室不“陋”顯現(xiàn)的是一種甘居陋室,造福于民的高遠境界。
在當今因“快”而輕易浮躁的社會中,我們也許不必居陋室,但不妨擁有一份陋室情懷,如此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點評:開篇將身居陋室不改其樂與身居華室卻不樂進行對比。由此引出“身居陋室,豐盈的精神從何而來?陋室因何而不陋?”的叩問。
然后從兩個方面對這個問題進行論述:高尚的品格,崇高的理想讓陋室生華,讓居室主人精神豐盈,生活幸福。行文過程中始終扣住“陋室不陋”進行分析,條理清晰,內(nèi)容充實,具有說服力。
立意高遠之處在于最后點明陋室精神可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我愿棲居陋室,以享人間之樂
黃如靜
世界有桃源,與外界紛擾相絕。假若能在這安穩(wěn)潔凈之地,沏上一杯茶,卸去一身浮塵,笑看世態(tài)炎涼,乘風(fēng)而起,駕鶴而去,不亦樂哉?
如果可以,我愿尋得一片竹林,臨一泉清溪,筑一間陋室。閑來撒種些許菊蘭,待到花開爛漫,制成花茶。閑時吟詩弄琴,與友人清談,與飛鳥為伴。任流年似水,我居于陋室,安享人間百樂,從面若嬌花,到兩鬢生華。
我愿棲居陋室,以享悠然之樂。東晉陶淵明回鄉(xiāng)歸田棄功名,只愛那“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愜意,看稻穗翻涌成浪,聽秋風(fēng)吹落秋葉;北宋歐陽修恣意醉倒山林間,惟愿做一不羈老翁,品“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的詩意;盛唐李太白引吭高歌誦傲蓮,一壺清酒洗凈一世鉛華,釀就“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的瀟灑。長居陋室,倚窗南望,月圓月缺,云卷云舒。在日轉(zhuǎn)星移間,滄;癁樯L铮@份詩意與瀟灑,這悠然之樂,不曾泯滅。我愿棲居陋室,以體會一二。
我愿棲居陋室,以享清貧之樂。“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劉禹錫離亂耳絲竹,遠勞形案牘,處苔草叢生,青綠相襯之地,調(diào)琴閱經(jīng),談笑生風(fēng),不覺室陋,而樂在其中。原憲居魯時,桑樞甕牖,上漏下濕也能“匡坐而弦歌”。曹雪芹一生跌宕不已,從少年錦衣紈绔,飫甘饜肥,到晚年蓬牖茅椽,繩床瓦灶,而《紅樓》一出名動天下,他也得以千古流芳。長居陋室,安貧樂道,雨打殘花,花落成泥。貧苦二字,呵退了貪名求富之人,淘去了心智不堅之人,而寄身貧寒怡然自樂之人,或堅忍不拔,或高潔風(fēng)雅。我愿棲居陋室,以淺嘗一二。
我愿棲居陋室,以享安穩(wěn)之樂。蘇軾遭受“烏臺詩案”,幾度被貶,客居他鄉(xiāng),顛沛流離,卻能笑作“問汝平生功業(yè),黃州惠州儋州”以自樂。顏回簞食瓢飲,身居陋巷,也有“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的灑脫。李煜作為詞人,留下了“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等不朽名句,而作為帝王,他的身死就如同他的王朝覆滅般,終究一場南唐舊夢。長居陋室,安穩(wěn)度日,荒亂已遠,徒留清風(fēng)。匿于高山流水之間,蒼翠竹林深處,觀星漢燦爛,得夜夜安寢。我愿棲居陋室,以品味一二。
我愿,尋一片竹林,臨一泉清溪,筑一間陋室,而后長居于此,以享人間之樂。
點評:本文精選例證,結(jié)構(gòu)清晰,內(nèi)容充實。全文扣住“我愿棲居陋室,以享人間之樂”這一中心論點,從“以享悠然之樂、清貧之樂、安穩(wěn)之樂”三個方面進行論述,陶淵明、李白、劉禹錫、原憲、蘇軾等人物事例典型而有說服力。
本文亮點還在于文筆流暢優(yōu)美,語言凝練而富有詩意,對詩詞名句的化用巧妙靈動,增強了語言表達的生動性,文采飛揚,富有美感。
文章更為藝術(shù)的表達是我愿棲居于陋室,或體會,或淺嘗,或口味,則拉近了歷史人物與作者的距離,顯示出作者對陋室寧靜、清貧、安穩(wěn)生活的追求。
(指導(dǎo)老師:陳艷輝)
陋室不陋
謝智群
富麗堂皇的皇宮大院、高樓大廈,樸素簡單的草房寒舍、小巷人家,后者可以因居室主人的種種美好品行而優(yōu)于前者。正如劉禹錫所說的“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陋室不陋,因其淡泊名利而高雅。草廬門聯(lián)上鐫刻著“淡泊以明志,寧靜而致遠”,雖身居陋室,然心知天下事,這是諸葛亮高尚志趣的彰顯;隱居在山林茅屋間,卻有著“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閑情雅致,這是陶淵明對恬淡生活的向往;居一間陋室,淺酌一杯小酒,閑看庭前花開花落,漫隨窗外云卷云舒,這是白居易對生活的享受。他們身居陋室,卻有著超脫世俗的追求,看淡了名利,他們精神的芳香充溢著整間草屋茅舍,陋室不再簡陋。
陋室不陋,因其奉獻而溫馨。我們身邊有很多人,明明可以有著更好的生活,卻甘愿身居陋室,過最簡樸的生活。是什么讓他們甘之如飴?那是一種奉獻。馬旭奶奶年老之際將其畢生積蓄捐給了家鄉(xiāng),助力家鄉(xiāng)的發(fā)展,記者采訪她時,見到的是又舊又破的木屋,一張不大的床,一雙打了好幾個補丁的鞋子,幾件簡單的家具,這便是馬旭奶奶的家。馬旭奶奶說能多省一點就能為家鄉(xiāng)的發(fā)展多貢獻一份力量,說著說著,馬旭奶奶的嘴角洋溢出了甜甜的微笑,此時,簡陋的小屋中充斥著溫馨,馬旭奶奶的內(nèi)心也充滿著幸福。不僅馬旭奶奶是這樣,唐上君爺爺亦是如此,退休之后義務(wù)輔導(dǎo)留守兒童,他說這是他最幸福的時光了。他那簡單樸素的家不僅是孩子們的學(xué)堂,也是幸福扎根的地方。贈人玫瑰,手留余香。人因奉獻而幸福,社會因奉獻而溫暖,陋室因奉獻而溫馨。
陋室不陋,因其大愛而美好。云南昆明火車站突發(fā)暴亂,乘客四處逃散,人心惶惶,混亂之際,附近一家餐館的老板娘陳芳毅然決定打開店門,讓驚恐的人群進來躲避,短短幾分鐘的時間,僅八十多平方米的小餐館竟容納下了兩百多人。這家小餐館并不豪華也不寬敞,卻成了兩百多人的躲避場所,也成了他們驚慌心靈的棲息圣地。是什么讓老板娘陳芳不顧一切,開門以待?我想那是一種愛,一種人間大愛。“縱使房子再小,能救一個就是一個”老板娘陳芳是這樣回答的。是啊,房子雖小雖簡陋,亦可安撫乘客的心,也感動著社會上的每一個人。陋室因其大愛而美好。
淡泊名利的品質(zhì)薪火相傳,奉獻的精神代代傳承,人間大愛流淌,幸福的種子播種于每一心田,陋室見證了美好品德的傳承與發(fā)展,陋室傳遞著古人的智慧,弘揚新時代正能量。陋室不僅不再簡陋,而且熠熠生輝。
點評:小作者從劉禹錫“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入題,引出中心論點:因居者德馨,陋室不再簡陋。主體部分層次清晰:陋室因所居之人淡泊名利、奉獻、大愛而不陋,可見精神的豐盈才是人生幸福的根源。材料豐富,既有歷史人物陶淵明、諸葛亮、劉禹錫,也有新聞人物馬旭、唐上君、陳芳,典型而富有時代氣息,有力詮釋了陋室生輝精神的傳承。
(指導(dǎo)老師:陳艷輝)
最新高考資訊、高考政策、考前準備、高考預(yù)測、志愿填報、錄取分數(shù)線等
高考時間線的全部重要節(jié)點
盡在"高考網(wǎng)"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