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賞識教育”激勵“兩頭”學生——記北京大學附屬中學高三班主任
2019-05-07 13:48:58網(wǎng)絡資源文章作者:高考網(wǎng)整理
胡湘華所帶的高三(10)班有些特別。剛分班時,這個班一半學生成績優(yōu)異,一半學生是薄弱生。由于她堅持用“賞識教育”激勵“兩頭”學生,今年全班25名學生參加高考,10人考上北大清華,24人上了一本線。全班平均609分,比文科一本線高出84分。
談到教學和帶班體會,胡老師總是說:“沒什么,沒什么。”而一聊起學生,她就像說起自己的孩子,話匣子打開,每個學生的特點講不完。
她說:“這是我第一次擔任文科班班主任。這個班由‘兩頭’的學生組成。學生學習能力和自覺性都存在很大差別,弄不好顧了這頭丟了那頭。但是我相信,只要尊重每名學生,承認差異并盡可能縮小這種差異,就能讓他們在各自的基礎(chǔ)上有所進步,一起提高。”
相信學生,
給每個人信心
暑假第二天,分班了。胡老師擔心:“這樣的班怎么教呢?怎么保證學習風氣呢?”很多剛剛被分到10班的學生都收到了胡老師的短信:“歡迎加入10班,我很幸運有你這樣出色的學生。這是咱倆的緣分,也是我的福分,期待你有最佳表現(xiàn)。”收到短信,同學們對胡老師充滿親切感。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胡老師利用暑假了解每一名學生的特點和情況。有的學生淘氣但是有文體特長,有的學生某一科成績特別好……還沒開學,班委名單、課代表人選就出爐了。從小組長、課代表、社團干部到班委、團干部,班里每名學生都有自己的職務,每個人都是干部。這激發(fā)了學生的自信心和責任感,“新官”王赫說:“我從小就沒有當過‘官’,這次老師讓我當歷史課代表。我一定好好學歷史,帶動全班都學好。”
有位班委在工作中和同學產(chǎn)生摩擦,當有同學向胡老師“告狀”,反映他工作不稱職,要求更換,胡老師并沒有急著找他談話。“每個人的能力有大小,只要有這份責任心,我們就應該給他機會,讓他盡快適應工作并且把工作干好。”胡老師覺得,相信學生,盡可能讓他們擔負一些工作,獲得鍛煉機會,一起成長。
獎勵學生,
給每個人動力
10班的班級獎勵制度是由班委起草、全班同學討論后通過的,主要獎勵那些在體育、藝術(shù)、學習等方面對班級有貢獻的學生。在校運動會和體育文化節(jié)上,只要參與,學生就能獲得獎品;每次考試,年級前十名、單科前三名有獎勵,比自己以往成績有進步的學生也會得到特別獎勵。一支筆、一個筆記本,對學生們來說,獎品雖不貴重,但是其中飽含了老師對他們的肯定和鼓勵。
在每份獎品上,胡老師還特意寫上一句鼓勵的話:“恭喜你,為班里做了貢獻……”學生郭少卿在運動會上拿了名次,胡老師獎給他兩個筆記本。直到放學在校門口等媽媽時,他手里還攥著這兩個本……
班里學生成績差距較大,胡老師總是告訴學生,“只要跟自己比有進步就好”。小到班里進步幾個名次,大到全區(qū)排名進步1000名,學生的點滴成績,胡老師都會及時鼓勵。
這些表揚和獎勵,給了學生進步的動力。在這樣的班集體中學習,成績又怎么會沒有提高呢?
調(diào)動學生,
為每個人減壓
在一次“尋找高中階段的大石塊”主題班會上,同學們分組討論高考前不同時期應該做什么。各組代表向大家介紹小組討論的結(jié)果,每名同學在交流中都有收獲。學生們開始珍惜上課的時間,并合理利用起中午自習的40分鐘。
主題班會還有一項重要內(nèi)容是請各科學習尖子介紹學習經(jīng)驗。羅雪晴對文綜學習方法的介紹,使大家看到她學習上有章法,有計劃,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相結(jié)合,善思考,?偨Y(jié);唐義誠勤動腦,善于總結(jié)歸納,舉一反三,在最短的時間內(nèi)使學習效率達到最高;李涼注重課外知識積累,所學知識能融會貫通……身邊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胡老師以各種方式啟發(fā)、調(diào)動學生,讓他們相互取長補短。
朱佳藝,高考652分,是今年北大附中獲得“校長實名推薦制”上北大的3名學生之一,也是唯一的文科生。高三一次月考,她沒考第一,心里很難過。她對胡老師說:“我覺得壓力大,每天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yè)以后,不知道該怎么學。”胡老師慢慢為她排解壓力并告訴她,如果想考中文系可以提前借一些大學的課本看看。有時候聽完課,朱佳藝會重新思考老師講過的題,再去提問。每次她來找胡老師答疑,胡老師都會把問題標記在書上,整理好思路后再解答。
在第一次班會上,胡老師曾在黑板上寫下了兩個大字“緣—圓”。緣分讓師生攜手走過短短兩年;而學生們圓滿完成學業(yè)后,又將迎來新的燦爛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