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解讀2019年語文全國高考新綱領(4)
2019-01-24 15:10:20網(wǎng)絡整理
【說明】試題是對閱讀材料相關文意的綜合考查,著重在對文意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試題將閱讀材料的內(nèi)容分為若干個方面,然后選擇較為重要的四個方面作為切人點,用四個選項來對原文的表述進行概括和分析。
B項的概括分析是,于休烈能夠?qū)彶煨蝿,做好本職事務;歷經(jīng)戰(zhàn)亂之后,典章史籍散佚,他提出購求當朝大典以備使用,最終得到韋述家藏的《國史》百余卷。
C項的概括分析是,于休烈對名利十分淡泊,終生好學不知疲倦;他雖然被貶職,卻能恬然處之,并不在意,在朝二十余年,歷任各種要職,卻沒有多少積蓄;喜好典籍,終日捧讀,直到去世。
D項的概括分析是,于休烈夫婦去世以后,盡享哀榮;他夫人去世,皇上特地下詔追贈她國夫人;他本人去世,皇上又追念許久,追贈他尚書左仆射,同時派專人到他家去表示慰問。這三項的概括和分析均符合原文的意思,沒有不妥當?shù)牡胤健?br />
A項的概括分析是,于休烈忠誠機敏,遵守職業(yè)操守,他自幼好學,進入仕途后遭到楊國忠排擠,只能到地方任職。行文至此,還沒有什么不妥當?shù)牡胤健2贿^下文卻又說,安祿山叛亂后,他直言不諱地回答唐肅宗關于史官職責的問題。按照原文的表述,肅宗確實問到于休烈關于史官職責的問題,但休烈閃爍其詞,并未正面回答。其中“直言不諱”云云,顯然不符合原文的意思。
A項所述有誤,根據(jù)題干要求,應該是正確選項。
例7 閱讀下面的實用類文本閱讀,完成試題。
科學巨人玻兒
1927年,第五屆索爾維物理學會議在布魯塞爾召開,激烈的辯論很快就變成了一場愛因斯坦與玻爾之間的“決斗”。
這場辯論在三年后的第六屆索爾維會議上戰(zhàn)火再續(xù),玻爾獲得勝利,他所代表的哥本哈根學派因此獲得了大多數(shù)物理學家的認同,他們對量子力學的解釋也被奉為正統(tǒng)解釋。
這次辯論就是著名的“愛因斯坦--玻爾論戰(zhàn)”,有人稱之為物理學史上的“巔峰對決”。
愛因斯坦和玻爾這兩位科學巨人的背后,是現(xiàn)代物理學的兩大基礎理論——相對論和量子力學。他們的爭論曠日持久,幾乎所有理論物理學家都被吸引并參與進來,樂此不疲。盡管兩人的科學理論和思想觀點始終沒能調(diào)和,但他們卻結下了長達數(shù)十年的友誼。
玻爾高度評價他與愛因斯坦的學術之爭,認為它是自己“許多新思想產(chǎn)生的源泉”。愛因斯坦也稱贊說:“很少有誰像玻爾那樣,對隱秘的事物具有如此敏銳的直覺,同時又兼有如此強有力的批判能力。他是我們時代科學領域偉大的發(fā)現(xiàn)者之一。”
與愛因斯坦更個性化的獨自研究不同,玻爾周圍聚集著許多杰出的理論物理學家。他不但有革新的勇氣,更是一位偉大的伯樂。他為量子物理學培養(yǎng)和組織了一支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隊伍,人們稱之為“哥本哈根學派”。后來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玻恩、海森伯、泡利以及狄拉克等都曾是其主要成員。
哥本哈根學派活動的大本營就是哥本哈根理論物理研究所。該所是玻爾在1917年申請,并于1921年正式成立的。他以著名科學家的身份為研究所作擔保,籌集了大量資金。在任所長的40年間,他以特有的人格魅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青年才俊,使研究所成為當時全世界最重要、最活躍的量子力學研究中心。
這里先后培養(yǎng)了600多名物理學家。玻爾使這個科學家群體中的每個個體的力量發(fā)揮到極致,形成了以集體討論和自由探索為特征的研究風格。他還經(jīng)常在此舉辦非公開的小型年會,邀請各國著名的物理學家出席,相互學習,啟發(fā)交流。這里沒有論資排輩,只有挑戰(zhàn)與爭鳴,形成了富有激情和活力、不斷進取的學術精神,人們譽之為“哥本哈根精神”,這種精神至今仍在科學研究領域受到推崇。
量子力學每前進一步,或多或少都與這個學派科學家的合作研究有關?梢哉f,玻爾領導的哥本哈根學派具備了一個科學學派應有的優(yōu)秀特質(zhì)。
希特勒上臺后,玻爾以訪問德國為名,暗地調(diào)查德國科學家的安全情況,然后設法把可能受到迫害的猶太科學家轉(zhuǎn)移到安全地方。他還積極創(chuàng)立和參加丹麥救援組織,盡力幫助逃到哥本哈根的科學家與其他難民。
德國納粹控制丹麥后,玻爾起初留在國內(nèi),與抗敵組織保持密切聯(lián)系。他一貫的不合作態(tài)度,令納粹非常惱火。1943年玻爾受到納粹分子的威脅,他冒險出逃,歷盡艱險,輾轉(zhuǎn)到達美國。在美期間,為抗擊法西斯,他曾參加原子彈的研制工作。在研制過程中,他就考慮到這一研究成果對未來世界的影響,并曾多次接觸英美首腦,建議他們及早與蘇聯(lián)達成控制原子武器的協(xié)議,但沒有成功。
二戰(zhàn)后,玻爾積極倡導和實施國際間的科學合作。1957年,美國福特基金會將第一屆“原子為了和平”獎授予玻爾,以表彰他“在全世界迫切需要的原則上,以友好的精神進行科學探索,在和平利用原子能以滿足人類需要方面作出了榜樣”。
。ㄕ幾脏u麗焱《玻爾傳》)
相關鏈接
、俨(1885~1962),丹麥物理學家。在普朗克量子假說和盧瑟福原子行星模型的基礎上,于1913年提出氫原子結構和氫光譜的初步理論。稍后,又提出‘‘對應原理”。對量子論和量子力學的建立起了重要作用。1927年又提出互補原理。在原子核反應理論、解釋重核裂變現(xiàn)象等方面,也有重要貢獻。獲192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
。ㄕ浴掇o!返诹妫
②1918年,玻爾的老師盧瑟福邀請他赴英國工作,他在回信中說:“雖然哥本哈根大學在財力、人員、能力和實驗室管理上,都達不到英國的水平,但我立志盡力幫助丹麥發(fā)展自己的物理學研究工作……我的職責是在這里盡我的全部力量。”
(摘自戈革《玻爾集》)
為什么愛因斯坦和玻爾的論戰(zhàn)被稱為物理學史上的“巔峰對決”?請結合材料簡述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