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語文復習:文言文閱讀專項練習
2018-12-31 14:25:36網絡
(一)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題。
李清臣字邦直。七歲知讀書,日數(shù)千言。客有從京師來者,與其兄談佛寺火,清臣從傍應曰:“此所謂災也,或者其蠹民已甚,天固儆之邪?”兄驚曰:“是必大吾門。”
治平二年,試秘閣,歐陽修曰:“不置李清臣于第一,則謬矣。”時大雨霖,災異數(shù)見,論者歸咎濮①議。及廷對,或謂曰:“宜以《五行傳》‘簡宗廟,水不潤下’為證,必擢上第。”清臣曰:“吾不之信民間豈無疾痛可上者乎善止天地之異者不止其異止民之疾痛而已。”策入等,名聲籍甚。英宗曰:“如李清臣者,公議皆謂可用,顧以親抑之可乎?”既而詔舉館閣,歐陽修薦之,得集賢校理。
紹圣元年,廷試進士,清臣發(fā)策曰:“今復詞賦之選而士不知勸,罷常平②之官而農不加富,賜土以柔遠也而羌夷之患未弭,弛利以便民也而商賈之路不通。夫可則因,否則革,惟當之為貴,圣人亦何有必焉。”鄜延亡金明寨,主將張輿戰(zhàn)沒,章惇怒,議盡戮全軍四千人。清臣曰:“今悉誅吏士,異時亡將必舉軍降虜矣。”于是但誅牙兵十六輩。仆射韓忠彥與之有連,惟其言是聽,出范純禮、張舜民,不使呂希純、劉安世入朝,皆其謀也。尋為曾布所陷,出知大名府而卒,年七十一。贈金紫光祿大夫。
清臣蚤以詞藻受知神宗,建大理寺,筑都城,皆命作記,簡重宏放,文體各成一家。為人寬洪,不忮害。嘗為舒亶所劾,及在尚書,亶以贓抵罪,獨申救之,曰:“亶信亡狀,然謂之贓則不可。”起身窮約,以儉自持,至富貴不改。然志在利祿,一意欲取宰相,故操持悖謬,竟不如愿以死。
(選自《宋史·李清臣傳》,有刪改)
[注]①濮:指濮王。②常平:常平倉。常平之官,簡稱“倉臣”,掌常平倉、免役、市易、坊場、河渡、水利等事。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吾不之信民間/豈無疾痛可上者乎/善止天地之異者/不止其異/止民之疾痛/而已
B.吾不之/信民間豈無/疾痛可上者乎/善止天地之/異者不止其異/止民之疾痛而已
C.吾不之信/民間豈無疾痛可上者乎/善止天地之異者/不止其異/止民之疾痛而已
D.吾不之信/民間豈無疾痛/可上者乎/善止天地/之異者不止其異/止民之疾痛而已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必擢上第”的“擢”指遷官,即升職。與“擢”意思相同的還有“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榮舉臣秀才”中的“察”“舉”等詞。
B.從“歐陽修薦之”可以看出歐陽修在當時具有一定的政治地位;文學上,他與韓愈、柳宗元和宋代的三蘇、曾鞏、王安石并稱為“唐宋八大家”。
C.“廷試進士”中的“進士”是指在我國古代科舉制度中通過最后一級考試——殿試的人,意思是可以進授爵位的人,而應試者被稱為“舉進士”。
D.“贈金紫光祿大夫”中的“贈”是古代朝廷為表彰已死大臣的功績,追授給死者的一種官職或稱號,也稱追贈;其余還有贈官、贈典等。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李清臣自幼好讀書,其文備受好評。他七歲的時候就每天讀好幾千字書,不僅得到過考官歐陽修的肯定,而且還在早年憑借詩詞文章被神宗贊賞。
B.李清臣的認識雖有局限性,卻也體現(xiàn)了對民生疾苦的關注。他小時候就認為當時佛寺火災可能是因官吏害民,老天發(fā)出儆戒;為官后更認為善于消除災異就要消除百姓的疾苦。
C.李清臣慮事周全,見識深遠。金明寨失陷,主將陣亡,有人提出誅殺全軍,他為杜絕不良影響,以理勸說,成功地使全軍戰(zhàn)士免于喪命。
D.李清臣追求利祿,終被陷害而死。他因為一心想當宰相而行為錯謬,他勾結韓忠彥并出主意排擠范純禮、呂希純等人,最終被陷害出朝不如意而死。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今復詞賦之選而士不知勸,罷常平之官而農不加富。(5分)
(2)嘗為舒亶所劾,及在尚書,亶以贓抵罪,獨申救之。(5分)
(二)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題。
張公諱英字敦復,康熙六年進士,選庶吉士。累遷侍讀學士。十六年,上始選儒臣置左右。設南書房,命公入值,賜第西安門內。當是時,三番擾亂。凡戰(zhàn)陳兵餉方略一皆取斷宸衷。而上尤勤學問,故事經筵有常期。上日御乾清門聽政,后即適懋勤殿召儒臣講論經義無期。時公率晨入暮出,暫退輒復宣召,或輟食趨宮門,小心慎密,久之,上益器重。每巡幸輒以公從。一時典誥之文多出公手,遷翰林學士。充經筵講官。遷工部尚書,再調禮部。公自躋卿貳至典秩宗,皆兼掌院學士并管詹事府。尋坐不祥審編修撰擬諭祭都統(tǒng)佟國綱文引用悖謬。罷尚書,仍管翰詹教習庶吉士。三十一年復職,先后充《國史館方略》、《一統(tǒng)志》、《淵鑒類函》、《政治典訓》總裁官,三十六年會試正考官。再乞休,不允。三十八年拜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主知立朝數(shù)十年未嘗一日去上左右介特內含絕遠權勢雖異趣者莫能媒孽其短。上嘗語執(zhí)政,張英始終敬慎,有古大臣風也。
公為人淡靜寡欲,自其壯盛,即有山林之思。四十年冬,遂請告歸。瀕行,賜宴暢春園。公既歸里,冬日城居,自余三時多在龍眠雙溪間,自是徜徉山中者,凡七年,為《聰訓齋語》、《恒產瑣言》,教子弟以務本力田隨分知足之義。四十二年,圣祖南巡,迎謁行在至江寧。上將返蹕,為公再留宿。是時總督阿山欲加錢糧耗銀供南巡。江寧知府陳公鵬年持不可?偠郊确e怒知府素強項,欲因是以罪。扈從王大臣及侍衛(wèi)多言知府誹謗巡游,罪不赦。及公見上,盛稱鵬年,總督意沮,陳公得免罪,反以是見知,竟為名臣。四十七年薨,年七十有二。賜祭葬,謚文端。
(選自馬其昶《桐城耆舊傳》卷八,有刪改)
張文端公老家居宅旁有隙地,與吳氏鄰,吳氏越用之。家人馳書于都,公批詩于后寄歸,云:“一紙書來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家人得書,遂撤讓三尺,吳氏聞之,感其義,亦退讓三尺,故“六尺巷”遂以為名焉。
(選自姚永樸《舊聞隨筆》)
5.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三十八年/拜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主知立朝數(shù)十年/未嘗一日去上/左右介特內含/絕遠權勢/雖異趣者莫能媒孽其短/
B.三十八年/拜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主知立朝數(shù)十年未嘗/一日去上/左右介特內含/絕遠權勢/雖異趣者/莫能媒孽其短/
C.三十八年/拜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主知立朝數(shù)十年/未嘗一日去上左右/介特內含/絕遠權勢/雖異趣者莫能媒孽其短/
D.三十八年/拜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主知立朝數(shù)十年未嘗/一日去上左右/介特內含/絕遠權勢/雖異趣者/莫能媒孽其短/
6.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庶吉士,明清時期從科舉考試有潛質者中選拔擔任,負責起草詔書,是皇帝近臣,屬于翰林院,但卻是短期職位。
B.會試,即“共會一處,比試科藝”,是科舉考試名目之一。因多于春天舉行,故稱“春闈”,會試第一名稱為“會元”,通過后,需于下月參加殿試。
C.知府,掌一府之政令,總領各屬縣,凡宣布國家政令、治理百姓、審決訟案、考核屬吏、征收賦稅等一切政務,皆為其職責。
D.謚,古人死后都有的被加上的或褒或貶意義的稱號,此處謚號“文端”為褒義。
7.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張英才華橫溢,學問精深。他擔任皇帝的經筵講官,先后擔任《國史館方略》等多部書籍的總裁官,也擔任會試的正考官。
B.張英恭敬謹慎,勤勉政事。他多次隨從康熙皇帝巡行,皇帝多次賜宴暢春園?滴趸实鄯Q贊他“始終敬慎,有古大臣風”。
C.張英淡泊名利,重視家教。他致仕回家后,以山水為性情,怡然自樂。他諄諄以務本力田、隨分知足的道理告誡子弟。
D.張英平和謙讓,敦睦友善。他寫信平息桐城老家與鄰居吳家在宅基的問題上發(fā)生的爭端,于是才有了“六尺巷”的佳話。
8.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每小題5分。)
(1)時公率晨入暮出,暫退輒復宣召,或輟食趨宮門,小心慎密,久之,上益器重。
(2)及公見上,盛稱鵬年,總督意沮,陳公得免罪,反以是見知,竟為名臣。
(三)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題。
崔郾,字廣略,姿儀偉秀,人望而慕之,然不可狎也。中進士第,補集賢校書郎,累遷吏部員外郎,下不敢欺。每擬吏,親挾格,褒黜必當,寒遠無留才。三遷諫議大夫。穆宗立,荒于游畋,內酣蕩,昕曙不能朝。郾進曰:“十一圣①之功德,四海之大,萬國之眾,其治其亂,系于陛下。自山以東百城,地千里,昨日得之,今日失之。西望戎壘,距宗廟十舍,百姓憔悴,畜積無有。愿陛下親政事以幸天下。”帝動容慰謝,遷給事中。敬宗嗣位,拜翰林侍講學士,旋進中書舍人,謝曰:“陛下使臣侍講,歷半歲不一問經義。臣無功,不足副厚恩。”帝慚曰:“朕少間當請益。”高釴適在旁,因言:“陛下樂善而無所咨詢,天下之人不知有向儒意。”帝重咎謝,咸賜錦、幣。郾與高重類《六經》要言為十篇,上之,以便觀省。遷禮部侍郎,出為虢州觀察使。先是,上供財乏,則奪吏奉助輸,歲率八十萬。郾曰:“吏不能贍私,安暇恤民?吾不能獨治,安得自封?”即以府常費代之。又詔賦粟輸太倉者,歲數(shù)萬石,民困于輸,則又輦而致之河。郾乃旁流為大敖②受粟,竇而注諸艚。民悅,忘輸之勞。改鄂、岳等州觀察使。自蔡人叛,鄂、岳?啾,江湖盜賊顯行。郾修治鎧仗,造蒙沖,駛追窮躡,上下千里,歲中悉捕平。又觀察浙西,遷檢校禮部尚書,卒于官。贈吏部尚書,謚日德。郾不藏貲,有輒周給親舊,為治其昏喪。居家怡然,不訓子弟,子弟自化。室處庳漏,無步廡,至霖淖,則客蓋而屐以就外位。治虢以寬,經月不笞一人。及蒞鄂,則嚴法峻誅,一不貸。或問其故日陜土瘠而民勞吾撫之不暇猶恐其擾鄂土沃民剽雜以夷俗非用威莫能治政所以貴知變者也聞者服焉。
(節(jié)選自《新唐書?崔鄰傳》,有刪改)
【注】①十一圣:穆宗之前的十一個皇帝。②敖:通“廒”,儲存糧食的倉庫。
9.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或問其故曰/陜土瘠而民勞/吾撫之/不暇猶恐其擾鄂/土沃民剽/雜以夷俗/非用威莫能治/政所以貴知變者也/
B.或問其故/曰/陜土瘠而民勞/吾撫之不暇/猶恐其擾/鄂土沃民剽/雜以夷俗/非用威莫能治/政所以貴知變者也/
C.或問其故/曰/陜土瘠而民勞/吾撫之不暇/猶恐其擾鄂/土沃民剽/雜以夷俗/非用威莫能治政/所以貴知變者也/
D.或問其故曰/陜土瘠而民勞/吾撫之/不暇猶恐其擾/鄂土沃民剽/雜以夷俗/非用威莫能治政/所以貴知變者也/
10.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舍,古時行軍以三十里為一舍,如退避三舍;軍隊住一宿也叫舍。
B.《六經》,指《詩經》《尚書》《禮記》《論語》《周易》和《春秋》六部經書。
C.禮部,古代的官署,隋唐起為六部之一,掌管禮儀、祭祀、學校等事宜。
D.贈,追贈,古代皇帝給已死的官吏或其父、祖追封官爵或榮譽稱號。
11.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崔郾忠于職守,嚴格要求官員。他在吏部任職,親自考查官員,注重選拔人才;在虢州為官,對下屬官吏不贍養(yǎng)父母、不體恤百姓的行為給予了嚴厲批評。
B.崔郾為人耿直,善于勸諫皇帝。他從祖上基業(yè)、國家安危和百姓生計的角度直諫穆宗勤于朝政,后委婉勸諫敬宗習讀儒家經典:他的建議都被采納。
C.崔郾推行善政,體恤百姓疾苦。他在虢州修建糧倉和運糧通道,免去了百姓長途運糧之苦;在鄂州、岳州整治軍務,消除了老百姓所受的盜匪之患。
D.崔郾居室簡陋,關心親朋故友。他的房屋低濕又沒有走廊,客人在雨天只能站在屋外:他不積蓄錢財,經常周濟親朋好友,供他們辦理婚喪大事。
12.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陛下使臣侍講,歷半歲不一問經義。臣無功,不足副厚恩。
(2)治虢以寬,經月不笞一人。及蒞鄂,則嚴法峻誅,一不貸。
(四)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題。
韋貫之,名純,避憲宗諱,遂以字行。少舉進士。德宗末年,人有以貫之名薦于京兆尹李實者,實舉笏示所記曰:“此其姓名也,與我同里,素聞其賢,愿識之而進于上。”說者喜,驟以其語告于貫之,且曰:“子今日詣實而明日受賀矣。”貫之唯唯,數(shù)歲終不往,然是后竟不遷。永貞中,始除監(jiān)察御史。上書舉季弟纁自代,時議不以為私。轉右補闕,而纁代為御史。元和元年,宰相杜佑子從郁為補闕,貫之持不可,尋降為左拾遺。復奏:“拾遺、補闕雖品不同,皆是諫官。父為宰相,子為諫官,若政有得失,不可使子論父。”改為秘書丞。新羅人金忠義以機巧進,至少府監(jiān),蔭其子為兩館生。貫之持其籍不與,曰:“工商之子,不當仕。”忠義以藝通權幸為請者非一貫之持之愈堅既而疏陳忠義不宜污朝籍詞理懇切竟罷去之。討吳元濟也,貫之請釋鎮(zhèn)州,專力淮西,且言:“陛下豈不知建中事乎?始于蔡急而魏應也,齊、趙同起,德宗引天下兵誅之,物力殫屈,故朱泚乘以為亂。此非它,速于撲滅也。今陛下獨不能少忍,俟蔡平而誅鎮(zhèn)邪?”時帝業(yè)已討鎮(zhèn),不從。終之,蔡平,鎮(zhèn)乃服。初,討蔡,以宣武韓弘為都統(tǒng),又詔河陽烏重胤、忠武李光顏合兵以進。貫之以為諸將四面討賊,各速進取,今若置都統(tǒng),又令二帥連營,則各持重養(yǎng)威,未可以歲月下也。亦不從。后四年乃克蔡,皆如貫之策云。有張宿者,有口辯,得幸于憲宗,擢為左補闕。將使淄青,宰臣裴度欲為請章服。貫之曰:“此人得幸,何要假其恩寵耶?”其事遂寢。宿深銜之,卒為所構,誣以朋黨,罷為吏部侍郎。不涉旬,出為湖南觀察使。后罷為太子詹事,分司東都。穆宗立,即拜河南尹,以工部尚書召。未行,卒,年六十二,詔贈尚書右仆射,謚曰貞。
(據(jù)《舊唐書》《新唐書》,略有刪改)
13.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忠義以藝通/權幸為請者非一/貫之持之愈堅/既而疏陳忠義不宜污朝籍/詞理懇切/竟罷去之
B.忠義以藝通權幸/為請者非一/貫之持之愈堅/既而疏陳忠義不宜污/朝籍詞理懇切/竟罷去之
C.忠義以藝通/權幸為請者非一/貫之持之愈堅/既而疏陳忠義不宜污/朝籍詞理懇切/竟罷去之
D.忠義以藝通權幸/為請者非一/貫之持之愈堅/既而疏陳忠義不宜污朝籍/詞理懇切/竟罷去之
14.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避諱是中國封建社會特有的語言禁忌現(xiàn)象。韋貫之,名純,因避唐憲宗李純諱,別人只能用字稱呼他,只有自己才可以用名來稱呼自己。
B.諫官,中國古代官職之一,是對君主的過失直言規(guī)勸并使其改正的官吏。唐朝的左、右拾遺與左右補闕都屬于諫官。
C.工商是手工業(yè)者和商人的簡稱,在封建社會里為雜色之流,可追求物質享受,不可與朝賢君子比肩而立,更不可超授官秩。
D.對已死的官員,古代皇帝可依據(jù)其生前功績贈官、贈謚。“尚書右仆射”是皇帝對韋貫之死后賜贈的官職,“貞”是對韋貫之死后賜贈的謚號。
15.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韋貫之剛強正派,不阿權貴。有人把他推薦給京兆尹李實,李實表示愿意結識他并把他推薦給皇上。韋貫之并沒在意,幾年沒有去拜訪李實,失去了通過李實推薦而升遷的機會。
B.韋貫之堅持原則,不徇私情。上書推薦弟弟韋纁代替自己做監(jiān)察御史,當時人們并不認為他偏私;宰相兒子杜從郁做補闕,韋貫之卻兩次上奏,致使杜從郁的官職一降再降,做了秘書丞。
C.韋貫之洞察力強,料事如神。討伐吳元濟的時候,韋貫之建議先放下鎮(zhèn)州,全力對付淮西;不贊成設置都統(tǒng)的同時又令二帥連營,這些德宗都沒采納。事后證明韋貫之是正確的。
D.韋貫之為官敢言,堅守正義;实蹖櫝紡埶蕹鍪雇獾,宰相裴度為他請求章服,韋貫之嚴詞堅決反對。因此事得罪了做諫官的張宿,張宿后來“誣以朋黨”報復韋貫之。
16.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說者喜,驟以其語告于貫之,且曰:“子今日詣實而明日受賀矣。”。(5分)
(2)其事遂寢。宿深銜之,卒為所構,誣以朋黨,罷為吏部侍郎。(5分)
參考答案
(一)
1.C
2.A(察:考察后予以推舉。舉:推選,推薦。“察”“舉”與“擢”的含義不同。)
3.C(最終殺了牙兵十六人,并非全軍戰(zhàn)士都免于喪命。)
4.(1)現(xiàn)在恢復了用詞賦選用士人但士人并不知道勸勉(或“并未受到鼓勵”),撤消了常平之官但農民并不更加富裕。(“復”“勸”“而”各1分,句意2分。)
(2)曾經被舒亶彈劾,等他任尚書時,舒亶因貪贓被治罪,李清臣獨獨為他辯護救他(或“為他申冤予以救助”)。(“為……所”“抵罪”“申”各1分,句意2分。)
參考譯文:
李清臣字邦直。七歲就知道讀書,每天讀書幾千字。他家有客人從京城來,和他哥哥談到佛寺遭火災,李清臣在傍邊插嘴說:“這就是所謂災,可能是為害人民太甚,老天要儆戒吧?”他的哥哥驚異地說:“他一定會光大我家門戶。”
治平二年,應秘閣考試,歐陽修說:“不把李清臣放在第一,就荒謬了。”當時大雨成災,幾次出現(xiàn)災異,議論此事的人歸罪于濮王之議。到朝廷對答之時,有人說:“應該用《五行傳》說的‘簡宗廟,水不潤下’為證,一定能升任上等官職。”李清臣說:“我不相信。民間難道沒有疾苦可以上奏的嗎?善于制止天地災異的人,不是去制止災異本身,而是要解除百姓的疾苦而已。”對策被選中入等,名聲很盛。英宗說:“像李清臣這樣的人,公議都認為可用,難道能因為是親戚就壓抑他嗎?”不久下詔推舉館閣官員,歐陽修舉薦李清臣,得以任集賢校理。
紹圣元年,殿試考取進士,李清臣在策問中提問說:“現(xiàn)在恢復了用詞賦選用士人但士人并不知道勸勉,撤消了常平之官但農民并不更加富裕,以賞賜土地的辦法去柔服遠方而異族的患害并未平息,寬緩財利以方便百姓而商人的路仍不暢通?尚械木脱匾u,不可行的就改革,惟求適中為貴,圣人也沒有定規(guī)。”當時鄜延失陷金明寨,主將張輿陣亡,章惇大怒,建議把全軍四千人都殺掉。李清臣說:“現(xiàn)在如果把官吏士兵都殺掉,以后出現(xiàn)主將戰(zhàn)死的情況必然會全軍降敵了。”于是只殺了牙兵十六人。仆射韓忠彥和他有勾結,專聽他的話,排擠范純禮、張舜民,不讓呂希純、劉安世入朝,都是他的主意。不久,李清臣被曾布陷害,出朝為大名府知府而去世,享年七十一歲。追贈金紫光祿大夫。
李清臣早年因詩詞文章好被神宗所賞識,修建大理寺,修筑都城,都叫他作記,文章簡潔厚重而氣勢宏放,文體自成一家。他為人寬厚,不忌恨他人。曾經被舒亶彈劾,等他任尚書時,舒亶因貪贓被治罪,李清臣獨獨為他辯護救他,說:“舒亶的確不像樣子,但說他貪贓是不可以的。”李清臣出身貧困,保持節(jié)儉以自愛,到富貴仍不改變。但他的志向在于追求利祿,一心想當宰相,所以行為錯謬,最終不能如愿而死。
(二)
5.C
6.D不是所有人死后都可以有謚號,只有當皇帝、貴族、大臣、杰出官員及其它有地位的人死后才有資格有謚號。
7.B“賜宴暢春園”應是在張英致仕之后。“多次”原文沒有表述。
8.(1)當時張英都是(大都)很早進來很晚出去,剛剛退朝總是(就)又被召見,有時停止吃飯就奔向宮門,小心謹慎細致周到,時間久了,皇上更加器重他。
(2)等到張英見到皇上,極力稱贊陳鵬年,總督阿山感到沮喪,陳鵬年得以免罪,反而因此受到皇上知遇,最終成為著名的大臣。
參考譯文:
張公名英字敦復,康熙六年進士,選為庶吉士。屢經升遷任侍讀學士?滴跏,皇上開始選擇儒臣放在身邊,設立南書房,命令張英進入當值,在西安門內賞賜宅第。正當這時,三藩擾亂。凡是作戰(zhàn)布陣兵晌策略全都取決于皇上的心意。而皇上特別用功學習,按照舊例皇帝講論經史的講席有常期;噬厦刻斓角彘T聽政,然后就到懋勤殿召見儒臣講論經義沒有定期。當時張英都是很早進來很晚出去,剛剛退朝總是又被召見,有時停止吃飯就奔向宮門,小心謹慎細致周到,時間久了,皇上更加器重他。每次巡視就讓他跟從。一時間典章詔令的文章多出自他手,升任翰林學士。充任經筵講官。升任工部尚書,又調任禮部。張英從任卿副職到掌管秩宗,都兼任掌院學士和掌管詹事府。不久,因不仔細審核撰寫的祭祀都統(tǒng)佟國綱的擬旨引用荒謬,罷免尚書,仍然掌管翰詹,教習庶吉士。康熙三十一年又恢復原職,先后擔任《國史館方略》、《一統(tǒng)志》、《淵鑒類函》、《政治治典訓》總裁官,康熙三十六年任會試正考官。張英兩次請求退休,皇帝不允許?滴跞四,被任命為文華殿大學士兼禮部尚書。他主持朝幾十年,不曾有一天離開皇上左右。不隨流俗內斂含蓄,斷絕疏遠權貴,即使和他不同趣味的人也不能誣罔構陷他的缺點。皇上曾經對執(zhí)政大臣說,張英始終恭敬謹慎,有古代大臣的風范。
張英為人淡泊寧靜寡欲,從他壯年開始,就有歸隱山林的心思?滴跛氖甑亩,張英就請求退休回鄉(xiāng)。臨行,皇帝賜宴暢春園。張英回到家鄉(xiāng),冬天住在城里,其余三個季節(jié)多住在龍眠山雙溪間,從此,安閑自在閑游在山中,一共七年,寫了《聰訓齋語》、《恒產瑣言》等書,用從事根本努力耕田安守本分知足的道理教育子弟。康熙四十二年,圣祖康熙南巡,張英到江寧迎接皇帝;噬蠈⒎祷匦性冢驗閺堄⒃俅瘟羲。這時總督阿山想要增加錢糧耗銀供應南巡。江寧知府陳鵬年持有不同意見。總督已經久積怨恨知府陳鵬年素來剛強不屈,想借這件事給他罪名。扈從王公大臣和侍衛(wèi)都說知府誹謗巡游,罪在不赦。等到張英見到皇上,極力稱贊陳鵬年,總督阿山感到沮喪,陳鵬年得以免罪,反而因此受到皇上知遇,最終成為著名的大臣。張英在康熙四十七年去世,七十二歲;噬腺p賜祭祀安葬,謐號文端。(選自馬其昶《桐城耆舊傳》卷八,有刪改)
張英老家住宅旁邊有塊空地,和吳氏緊鄰,吳氏越過空地占用了。家里人寫信快馬送到京城,張英讀后寫了一首詩隨后寄回,說:“一紙書來只為墻,讓他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家人得到張英的信,于是退讓三尺,吳氏聽到,被他的大義感動了,也退讓了三尺,所以就用“六尺巷”作為名字。
(三)
9.B(“或問其故”的主語是“有的人”,“曰”的主語是崔郾,“曰”應屬下句;“吾撫之不暇”表意完整,“不暇”應屬上句;“猶恐其擾”表意完整,另外“鄂土沃民剽”與前文的“陜土瘠而民勞”句式對稱,因此“鄂”應屬下句:“非用威莫能治”表意完整,“政”是“所以貴知變者也”的主語,因此“政”應屬下句)
10.B(《論語》不屬于《六經》,應改為“《樂經》”。有時,《六經》也寫成《詩》《書》《禮》《易》《樂》《春秋》)
11.A(“不能贍私”指不能供養(yǎng)自己和家人,而不是不贍養(yǎng)父母:“不能贍私”和“安暇恤民”都是崔郾的假設,不是事實)
12.(1)陛下讓我擔任侍講學士,過了半年沒問過一次經書義理。臣下沒有功勞,不能與皇上的厚恩相稱(對不起皇上的厚恩)。
(2)(崔郾)用寬松的政策治理虢州,整月都沒有鞭打過一個人。等到了鄂州任職,卻施用嚴法重罰,對罪犯一概不予寬免。(“經月”,一個月,整月,1分;“蒞”,到任,到職,1分;“貸”,寬容,寬恕,1分;句意通順2分)
參考譯文
崔郾,字廣略,身材魁梧,相貌英俊,人們遠望仰慕他,卻不敢親近。崔郾考中進士,補缺擔任集賢校書郎,多次升遷后擔任吏部員外郎,下屬不敢欺瞞他。每次選拔官吏,都親自把握標準考查,褒揚貶黜官員一定得當,無論出身貧寒還是居處僻遠的人才都不會遺漏。多次升遷后擔任諫議大夫。穆宗登基,荒廢政務,沉溺于游獵,在宮中縱飲放蕩恣意,天亮了還不能上朝處理政務。崔郾進諫說:“靠十一代先帝的功德,才擁有廣大的疆域,眾多的百姓,天下安定還是混亂,都系在陛下您一人身上。從崤山往東有百座城池,地廣千里,昨天剛得到,今天就失去了。西望敵寇的營壘,距離宗廟只有十舍的距離,百姓憔悴,沒有積蓄。希望陛下親自處理政事而使天下人有幸。”穆宗十分感動深袁謝意,提拔他為給事中。敬宗繼承帝位,任命他為翰林侍講學士,不久又升任他為中書舍人,他入宮謝恩說:“陛下讓我擔任侍講學士,過了半年沒問過一次經書義理。臣下沒有功勞,不能與皇上的厚恩相稱(對不起皇上的厚恩)。”敬宗慚愧地說:“我不久一定向你請教。”高鋱恰好在旁邊,趁機進言說:“陛下樂意向善卻沒有咨詢什么,這樣天下的人就不知道您有尊崇儒家的意愿。”敬宗又自責道歉,都賜給他們錦緞財物。崔郾與高重將《六經》中的主要言論按類編為十篇.進獻給皇上,以便于皇帝閱讀思考。崔郾升任禮部侍郎,后出京外任虢州觀察使。先前,上供朝廷的財物缺乏,就剝奪官吏的俸祿來資助進獻的費用,一年大概有八十萬錢。崔郾說:“官吏不能供養(yǎng)自己和家人,哪里有精力撫恤百姓呢?我一個人不能治理好地方,怎么能使自己富厚呢?”就拿官府日常費用代替上供的缺額;噬嫌窒略t將征收的糧食運到太倉,一年有數(shù)萬石,老百姓苦于運輸,還要用車子把糧食運到河邊。崔郾就在河的支流設置糧倉收糧,修建通道將糧食裝入漕運船。百姓高興,減輕了轉運的辛苦。崔郾改任鄂州、岳州等地觀察使。自從蔡州人反叛,鄂州、岳州的百姓常?嘤趹(zhàn)亂,長江和兩湖一帶盜賊公開橫行。崔郾修造鎧甲兵器,制造戰(zhàn)船,窮追緊隨,上下千里,一年之內盜賊全都被捕獲平定。又擔任浙西觀察使,升任檢校禮部尚書,死在官任上。他死后被追贈為吏部尚書,謚號德。崔郾不積蓄財物,有了錢財就周濟親朋故友,供他們辦理婚喪大事。他居家怡然自得,不訓斥子弟,但子弟們都自然得到教化。他的房屋地勢低洼,地面泥濘,又沒有走廊,客人們只能打著傘穿著木屐站在屋外。他用寬松的政策治理虢州,整月都沒有鞭打過一個人。等到了鄂州任職,卻施用嚴法重罰,對罪犯一概不予寬免。有人問他原因,他回答說:“陜地貧瘠,百姓窮苦,我撫慰他們還來不及,唯恐打擾了他們:鄂地肥沃,百姓剽悍,夾雜有夷人風俗,不用威嚴就無法治理。所以說為政責在知道變化。”聽到這話的人無不佩服。
(四)
13.D(金忠義用藝能來結交權貴寵臣,替他說情的不止一兩個,韋貫之對自己所持意見更加堅定。他不久又上疏陳述金忠義不應當玷污朝廷官吏的名冊,詞理懇切,金忠義的官職終于被免去。)
14.A(為避唐憲宗李純之諱,任何人包括韋貫之自己都不能用名“純”來稱呼)
15.B(“宰相兒子杜從郁做補闕,韋貫之卻兩次上奏”錯,兩次上奏一次是針對“補闕”,一次是針對“左拾遺”;且“一降再降為秘書丞”錯,原文第二段是“改為秘書丞”)
16.(1)(向李實)推薦(韋貫之)的人很高興,急忙把李實的話告訴韋貫之,并且說:“你今天到李實那里去,明天就能受到慶賀。”(“說者”“驟”“且”“詣”各1分,大意通1分)
(2)這件事就停止不辦了。張宿對此懷恨在心,(韋貫之)最終還是被張宿陷害,誣陷他結朋連黨,罷免了他的官職,讓他做了吏部侍郎。(“寢”、“銜”、“構”各1分,“卒為所構”被動句式1分,大意通1分)
參考譯文
韋貫之,名純,避憲宗名諱,以字行于世。年輕時就考中進士科。德宗末年,人有把韋貫之推薦給京兆尹李實,李實舉起笏板給人看他所記下來的名字,說:“這是他的姓名,和我是同鄉(xiāng),一向就聽說他很賢能,希望認識他,然后引薦給皇上。”推薦的人很高興,急忙把李實的話告訴韋貫之,并且說:“你今天到李實那里去,明天就能受到慶賀。”韋貫之維諾而已,但幾年中始終不肯前往,這件事之后他的官位也沒有升遷。
永貞年間,韋貫之才被授任為監(jiān)察御史。他上書舉薦小弟韋纁代替自己任監(jiān)察御史,當時議論這不是徇私枉法。于是轉任右補闕,而韋纁代替自己做監(jiān)察御史。元和元年,宰相杜佑的兒子杜從郁做補闕,韋貫之堅持說不可以,不久降職為左拾遺。他再次上奏說:“拾遺、補闕雖然品級不同,但都是諫官。父親任宰相,兒子任諫官,如果政事有失,做兒子的不可能去議論父親。”于是杜從郁改任秘書丞。新羅人金忠義因為投機取巧進用,官做到少府監(jiān),他的兒子以門蔭當上了兩館的生徒。韋貫之扣住他的冊籍不下發(fā),并說:“工商之家出身的子弟,不應當做官。”金忠義用藝能來結交權貴寵臣,替他說情的不止一兩個,而韋貫之更是堅持己見。他不久又上疏陳述金忠義不應當玷污朝廷官吏的名冊,詞理懇切,金忠義的官職終于被免去。
當時討伐吳元濟,韋貫之請求先放下鎮(zhèn)州,集中力量對付淮西,并且說:“陛下難道不知道建中年間的事情嗎?開始是蔡州急呼,而魏州響應,齊、趙一同起來,德宗征發(fā)天下兵馬討伐他們,財物用完而人力費盡,所以朱泚乘機作亂。這不是別的原因,是要迅速撲滅叛亂。如今陛下難道不能稍稍忍一下,等蔡州平定之后再討伐鎮(zhèn)州嗎?”當時皇帝已經討伐鎮(zhèn)州了,沒有聽從韋貫之的建議。最終的結果是,蔡州平定之后,鎮(zhèn)州才屈服。開始,討伐蔡州,讓宣武韓弘做都統(tǒng),皇帝又下詔叫河陽烏重胤、忠武李光顏合并兵力而進軍。韋貫之以為諸將從四面討伐叛賊,各自會迅速進攻,如今設置都統(tǒng)督戰(zhàn),又令二個節(jié)帥連營,那么他們會慎重行事,保存各自威力,攻克的日期就難以估計了。皇帝還是沒有聽從。后來用了四年時間才攻克蔡州。一切都如韋貫之所預料的。
有個叫張宿的人,很有口才,受到憲宗的寵幸,被提升為左補闕。張宿將要出使淄青,宰相裴度要替他請求章服。韋貫之說:“此人已備受皇帝寵幸,為何還要再給他優(yōu)厚的寵幸呢?”于是這件事就停了下來。張宿因此對他懷恨在心,(韋貫之)最終還是被張宿陷害,張宿誣陷他結朋連黨,罷免了他的官職,讓他做了吏部侍郎。不到十天,又外任為湖南觀察使。后來又罷為太子詹事,在東都分司任職。穆宗即位,隨即下令授拜他為河南尹,召入朝廷任工部尚書,還未赴任,去世,終年六十二歲,追贈尚書右仆射,謚號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