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二輪復習糖類脂類蛋白質代謝知識專題
2018-12-28 19:56:18三好網
自養(yǎng)生物:能利用無機物:二氧化碳合成有機物,供機體利用植物,化能合成細菌;
異養(yǎng)生物:只能利用有機物氧化供給自身能量和物質需要,動物、真菌、細菌、多數綠色植物能通過光合作用轉化、固定能量,合成有機物,所以被稱之為“自養(yǎng)”。
人和動物必須直接或間接地依存于綠色植物才能保證能量供應和物質供應。
一、營養(yǎng)物質的種類
七大營養(yǎng)物質:糖類、脂類、蛋白質、水、無機鹽、維生素、纖維素。其中,纖維素屬于糖類,但不被人和多數動物消化。纖維素對于人體而言可以促進胃腸蠕動,對預防結腸癌等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六大生命必需要素外,纖維素被稱為第七營養(yǎng)元素。
二、糖類的代謝
1. 食物中的糖類絕大部分是淀粉,還有少量的蔗糖、乳糖等。
2. 糖的消化吸收
三、脂類代謝
1. 食物中的脂類
主要 脂肪(甘油三酯)
少量 磷脂(卵磷脂,腦磷脂)、膽固醇
2. 脂肪的消化吸收
吸收形式:甘油、脂肪酸
運輸:大部分被吸收后,在腸上皮細胞內重新合成甘油三酯
再被分泌出來進入中央乳糜管,經淋巴循環(huán),進入靜脈
隨血液循環(huán)到達全身各組織器官中。
3. 在人體內的變化情況
第一:以脂肪組織形式儲存起來
a. 皮下結締組織
b. 腹腔大網膜
c. 腸系膜
第二:在肝臟和肌肉等處,再度分解成甘油和脂肪酸
5. 血脂:血漿中所含脂類統(tǒng)稱為血脂
(1)內容:甘油三酯、膽固醇、游離脂肪酸等
(2)指標:受膳食、性別等影響大
空腹時血脂含量為指標,是診斷某些疾病的依據
。3)影響:糖尿病人、血脂含量也會明顯升高。
總膽固醇、甘油三酯長時間過高:動脈粥樣硬化
四、蛋白質代謝
1. 食物中的蛋白:
植物性蛋白:谷類、豆類等
動物性蛋白:肉、蛋、奶等
微生物蛋白:微生物菌體(單細胞蛋白)
2. 蛋白質的消化吸收
以主動運輸的方式,進入上皮細胞,然后進入毛細血管,再由門靜脈輸送達肝臟,隨血液循環(huán)到達全身各組織。
3. 氨基酸的四種變化:
第一:直接用來合成各種組織蛋白質:
紅細胞 血紅蛋白
肌肉細胞 肌球蛋白、肌動蛋白
某些蛋白質合成速度快:老鼠肝臟被部分切除,10~20d可恢復
同位素測定法,人肝臟蛋白、血漿蛋白20d更新。
第二:合成有一定生理功能的特殊蛋白質
肝細胞 合成 纖維蛋白 凝血酶原
消化腺上皮細胞 消化酶
胰島細胞 胰島素,胰高血糖素
第三:通過氨基轉換作用,把氨基轉移給其他化合物合成新的氨基酸:
預防:合理膳食,適當休息活動,多吃含卵磷脂較多的食物。
5. 蛋白質與生理健康
(1)蛋白質代謝
、 人體每天必須攝入足夠量的蛋白質,保持氮代謝平衡
② 生長發(fā)育時期的少年兒童、孕婦、大病初愈的、食物中應該含較多的蛋白
(2)蛋白質營養(yǎng)
、 動物性食物,氨基酸多,種類齊全
② 植物性食物,有些缺少必需氨基酸
飲食結構單一,易造成營養(yǎng)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