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禁“比苦”,讓貧困生有尊嚴地生活
2018-11-09 14:12:20河北日報文章作者:呂好玫
為進一步提高學生資助精準度,教育部等六部門日前印發(fā)《關于做好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認定工作的指導意見》!兑庖姟芬,認定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的標準和尺度要統(tǒng)一,既要做到認定內(nèi)容、程序、方法等透明,確保認定公正,也要尊重和保護學生隱私,嚴禁讓學生當眾訴苦、互相比困。(11月8日央視網(wǎng))
時下,部分高校在申請助學金時,讓申請會變成了“訴苦大會”,哪個學生訴的苦“慘”,哪個學生就能享受助學金待遇。這種“評選貧困生”的做法,就是“曬貧困”,揭貧困生的傷疤,損害了貧困生的人格尊嚴,侵犯了貧困生的個人隱私權,顯得極不人道,自然是“善行”難以得出“善果”。
貧困生補助金是國家為了幫助家庭困難的學生順利完成學業(yè)而設立的,它用于學生在校學習與生活時的補助,體現(xiàn)了黨和政府對貧困學生的人性化關愛,照亮了“寒門學子”求學路。
落實這種補助金是一項“愛心工程”,在確定、發(fā)放過程中理應處處體現(xiàn)出愛心,這樣才能達到資助貧困生的目的。這就需要發(fā)放者多站在貧困生的角度想問題、辦事情,時時處處考慮貧困生的感受,尊重貧困生的合法權利,切莫玩“蹺蹺板游戲”。而讓學生當眾訴苦評貧困生,就是玩“蹺蹺板游戲”。這雖資助了貧困生,卻曝光了貧困生個人與家庭的隱私,這無疑是在貧困生的“傷口”上撒鹽,導致資助的愛心變成了對貧困生的傷心,這種資助方法理應叫停。
貧窮不是學生的錯,貧困生因家庭貧困需要物質(zhì)上的幫扶,但更渴望與人平等、被人關愛、受人尊重,這些都是非常正常和重要的情感需求。如果在資助貧困生時不考慮到這一點,甚至把資助當成一種恩惠,不考慮貧困生的心理感受,不尊重貧困生的人格尊嚴,強迫貧困生訴苦“曬貧困”,不管這種資助多么有愛心,貧困生從心底里也難以真正領情。
當然,要體現(xiàn)資助貧困生的公開、公平、公正性,在同學們的知情權和貧困生的隱私權之間取得平衡,確實是個現(xiàn)實難題,但辦法總比困難多。只有本著人文關懷的精神,講究關懷藝術,在經(jīng)濟幫扶的同時,莫忘記精神關懷,才會避免這種“訴苦大會”所帶來的“善行難結(jié)善果”再度發(fā)生。
而今,嚴禁當眾訴苦評貧困生,無疑是對大學貧困生的人性化關懷,是對貧困生的人格尊嚴的尊重。不過,這只是走出了第一步,接下來,各高校還要依據(jù)家庭經(jīng)濟因素、特殊群體因素等6大因素認定貧困生,與當?shù)胤鲐氜k和村組多聯(lián)系,按照精準扶貧名單和情況,全面了解哪個學生是真正的貧困生;然后,把擬定的貧困生在當?shù)卣W(wǎng)上公開,接受群眾監(jiān)督,便可更準確地了解貧困生的相關信息,根本不用開“訴苦大會”來“曬貧困”,這樣更能確保貧困生有尊嚴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