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

熱門城市 | 全國 北京 上海 廣東

華北地區(qū) |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內蒙古

東北地區(qū) | 遼寧 吉林 黑龍江

華東地區(qū) | 上海 江蘇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東

華中地區(qū) | 河南 湖北 湖南

西南地區(qū) | 重慶 四川 貴州 云南 西藏

西北地區(qū) | 陜西 甘肅 青海 寧夏 新疆

華南地區(qū) | 廣東 廣西 海南

  • 微 信
    高考

    關注高考網(wǎng)公眾號

    (www_gaokao_com)
    了解更多高考資訊

首頁 > 高中頻道 > 高一歷史復習方法 > 高一歷史必修一有哪些知識點

高一歷史必修一有哪些知識點

2018-09-29 09:06:53學識網(wǎng)

  高一歷史必修一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知識點總結

  一、宰相制度的廢除

  1.原因

  根本——宰相制度妨礙皇權的高度集中

  直接——胡惟庸案

  2.措施

  裁撤中書省和丞相,權分六部,以后不許再立丞相

  3.影響

  加強了君主專制

  有利于防止權臣專政,鞏固統(tǒng)治

  缺少制約君權的機制

  二、內閣的創(chuàng)立

  1.原因

  減輕皇帝沉重政務,協(xié)助皇帝處理政事

  2.形成與發(fā)展

  明太祖——設置殿閣大學士作為侍從顧問(奠基)

  明成祖——選拔翰林院官員入職文淵閣,參與機密事務的決策(正式形成)

  明宣宗——票擬批紅(發(fā)展)

  明英宗——票擬制度化(發(fā)展)

  明神宗——張居正任內閣首輔時,大權盡歸內閣(頂峰)

  3.性質: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級的行政機構或決策機構,只是內侍機構。內閣是君主專制強化的產物,不能對皇權起制約作用。

  4.權力:閣臣升降由皇帝決定,職權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票擬是否被采納還取決于皇帝的批紅。

  三、軍機處的設立

  1.過程

  (1)清初(皇太極):仿明制,設內閣,置六部(奏章票擬)

  議政王大臣會議(定奪軍國機要),皇權受到很大限制

  (2)康熙:設南書房(參與機務,起草諭旨)

  中樞機構一分為三:內閣、議政王大臣、南書房

  (3)雍正:為辦理西北軍務,設軍機處(上傳下達)

  2.特點:簡速密

  3.職能

  軍機大臣品級不高,但都由皇帝欽定,不得私自與官員交往,皇帝召見,只能跪受筆錄,軍國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決,軍機大臣按皇帝旨意將詔令擬寫成文,經皇帝審批后,傳達執(zhí)行

  4.影響:提高了行政效率,能快速處理各種文書,全國軍政大權集中到皇帝手中,君主專制加強,中央集權進一步得到鞏固。

  高一歷史必修一筆記:古代希臘民主政治

  一、形成條件

  1.地理條件:古希臘以海洋為依托,山嶺和河流分割,彼此相對孤立造就了眾多城邦國家。

  2.政治條件:具有小國寡民和獨立自主的城邦特征,這使公民更多的直接參與城邦政治。

  3.經濟條件:瀕臨海洋,海外貿易和工商業(yè)比較發(fā)達,新興工商業(yè)者追求民主權力的渴望強烈。

  (公民的定義:根據(jù)傳統(tǒng),凡父母祖籍均屬本城邦、擁有一定財產、能自備武裝服兵役的成年男子,享有公民資格。)

  二、確立過程

  1.梭倫改革(奠基)

  (1)時間:公元前6世紀初

  (2)內容:根據(jù)財產多寡,公民分為四個等級;公民大會成為最高權力機關;建立四百人議事會;建立公民陪審法庭;廢除債奴制。

  (3)作用:改革動搖了舊氏族貴族世襲特權,保障了公民的民主權利,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基礎。

  2.克利斯提尼改革(確立)

  (1)時間:公元前6世紀末

  (2)內容:建立十個地區(qū)部落,以部落為單位進行選舉;設立五百人議事會,由各部落輪流執(zhí)政;組成十將軍委員會;繼續(xù)擴大公民大會的權利等。

  (3)作用:這次改革基本鏟除了舊氏族貴族的政治特權,公民參政權空前擴大,雅典的民主政治確立起來。

  3.伯利克里統(tǒng)治時期(黃金時代)

  (1)時間:公元前5世紀

  (2)內容:擴大公民參政范圍;改革公民大會;改革五百人會議;提高陪審法庭的地位;擴大十將軍委員會的權力;為參政公民發(fā)放津貼,鼓勵公民接受政治教育和文化熏陶

  (3)作用:這次改革使雅典民主政治發(fā)展到頂峰。

  三、評價

  1.特征:人民主權、輪番而治、法律至上、公民內部平等

  2.實質:是建立在奴隸制基礎上的、少數(shù)人的民主

  3.進步性:

  (1)雅典民主政治的理論和實踐,為近現(xiàn)代西方政治制度奠定了最初的基礎。

  (2)民主氛圍創(chuàng)造的空間,使雅典在精神文化領域取得了輝煌成就。

  4.局限性:

  (1)只是成年男性公民當家做主的民主。

  (2)小國寡民體制造成直接民主的泛濫,抽簽選舉,輪番坐莊等成為政治腐敗社會動蕩的隱患。


  高一歷史必修一知識點歸納:羅馬法的起源與發(fā)展

  一、定義

  狹義:羅馬公民法

  廣義:通行于羅馬統(tǒng)治的整個地中海地區(qū)的法律制度

  二、發(fā)展演變

  1.起源:早期成文法《十二銅表法》

  背景:平民與貴族的斗爭

  制定:公元前5世紀中期,羅馬制定十二銅表法

  特點:內容廣泛,條文明細

  影響:審判量刑皆有法可依,貴族對法律的隨意解釋受到限制,保護了平民利益。

  局限:它也保留了一些比較野蠻的習慣法

  2.發(fā)展:公民法——萬民法

  (1)公民法

  概念:在羅馬共和國早期,羅馬法用來調整羅馬公民之間的關系,適用范圍主要限于羅馬公民

  (2)萬民法

  背景:隨著羅馬的對外擴張,不同民族之間的矛盾顯現(xiàn);商貿的發(fā)展,在政治經濟活動中產生許多新問題

  內容:帝國對行省上層階級大量授予公民權,對無羅馬公民權的外邦人給以適當?shù)乃痉ūU?br />
  影響:3世紀,帝國境內自由民內部公民與非公民的區(qū)別不復存在,萬民法成為適用羅馬統(tǒng)治范圍內一切自由民的法律

  3.完善:《民法大全》

  時間:6世紀

  過程:查士丁尼組織法學家,把歷代的羅馬法加以系統(tǒng)化和法典化,匯編成《民法大全》

  作用:標志著羅馬法體系最終完成

  三、主要內容

  1.類型

  形式:成文法、習慣法

  結構:公民法、萬民法

  2.核心內容

  保護私有財產;提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3.實質:維護奴隸制度,保護統(tǒng)治階級的政治和經濟利益

  四、作用

  1.維系統(tǒng)治

  (1)為國家權力提供法律依據(jù),穩(wěn)定社會秩序

  (2)調整糾紛,緩和社會矛盾,穩(wěn)固帝國統(tǒng)治

  (3)維護羅馬帝國的政治、經濟統(tǒng)治

  2.影響深遠

  (1)是歐洲歷史上第一部比較系統(tǒng)完備的法律體系

  (2)對近代歐美國家的立法和司法產生了重要影響(是現(xiàn)代歐洲大陸法律體系的基礎)

  (3)近代資產階級將其作為反封建和鞏固資本主義制度的有力思想武器。
 

[標簽:歷史復習方法]

分享: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shù)線

專業(yè)分數(shù)線

  • 歡迎掃描二維碼
    關注高考網(wǎng)微信
    ID:gaokao_com

  • 👇掃描免費領
    近十年高考真題匯總
    備考、選科和專業(yè)解讀
    關注高考網(wǎng)官方服務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