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歷史一輪復習:中國古代選官制度
2018-09-28 17:23:59網(wǎng)絡綜合
學無止境,高中是人生成長變化最快的階段,所以應該用心去想,去做好每件事,為了幫助大家備戰(zhàn)高考,小編整理了高三歷史知識點:中國古代選官制度,希望可以幫助到更多學子。
一.知識歸納
(一)大綱版
1.先秦:從夏朝到春秋,選官主要按爵位;戰(zhàn)國時期,商鞅變法等地主階級改革才重視按軍功授爵。(標準從爵位到軍功)
2.秦漢:西漢武帝時開始實行察舉制,分察舉(自下向上推薦)和皇帝征召(自上向下招聘)等,先重“孝廉”,德才皆備,到東漢時注重門第族望,世家大族形成。(標準從才能到門第)
3.南北朝:九品中正制,按照“中正”所評品級決定官員獎懲,反映了世家大族(士族地主)的壟斷地位。(標準為門第)
4.隋唐:隨著士族門閥的衰落和庶族地主的興起,產(chǎn)生了科舉制。隋文帝時分科考試,隋煬帝時設進士科,唐太宗時以進士明經(jīng)為主,武則天時設武舉和殿試,唐玄宗時任用高官主持考試。科舉制意義:打擊門閥勢力;擴大官吏來源;提高文化素質(zhì);加強中央集權。(積極作用為主)
5.宋元:北宋科舉制進一步發(fā)展,分鄉(xiāng)試、省試、殿試三級,實行糊名法,錄取名額大增;王安石變法改革科舉,不考詩賦,考經(jīng)義和時務策,設明法科,考試成績好的可直接授官。(特點:更嚴密;人數(shù)增;更實用)
6.明清:實行八股取士,從內(nèi)容到形式都有嚴格限制,為君主專制培養(yǎng)了忠順奴才,但嚴重制約了中國科技、思想的發(fā)展。(消極作用為主)
(二)新課標版
從漢到元選官、用官制度的變化:(1)漢朝:主要實行察舉制。漢武帝令郡國每年舉薦孝、廉各一人,建立起人才選拔制度。孝廉成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徑。(2)魏晉南北朝時期:實行九品中正制,朝廷要職多由世家大族擔任。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門第即可步人仕途,所以他們往往不注重提高才能。而真正有才學,但出身低微的人,很難到中央和地方出任高官。隨著世家大族的沒落,依靠門第選官的九品中正制已無法繼續(xù)下去。(3)隋唐:實行科舉制。隋文帝廢除九品中正制,開始采用分科考試的方式選拔官員。隋煬帝時,政府開始設立進士科,科舉制形成。(4)唐宋元各朝:繼承并完善了科舉制。(5)科舉制的影響:①科舉制是封建選官制度的一大進步。它把讀書、考試與做官緊密聯(lián)系起來,有利于打破特權壟斷、擴大官吏人才來源,提高官員文化素質(zhì)。②科舉取仕,把選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權力,從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強了中央集權。③這一制度為歷朝沿用,影響深遠。
二.規(guī)律小結
1.中國古代選官標準經(jīng)歷了爵位—軍功—才能—品第—才能—忠順的變化,其核心是為奴隸主階級或地主階級統(tǒng)治者選拔維護統(tǒng)治的人才。
2.應以發(fā)展變化的觀點和辯證的方法看待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的變化。如察舉制在西漢和東漢時的不同情況;科舉制由隋朝產(chǎn)生直到明清,其內(nèi)容與作用都有很大的變化。
三.熱點冷點
1.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的具體內(nèi)容是歷年高考的熱點。
2.中國古代選官制度的演變規(guī)律、不同時代不同選官制度與當時的社會背景之間的聯(lián)系,這是高考的冷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