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摘抄本拿出來,這3篇優(yōu)質(zhì)素材送給你
2018-02-05 17:11:41陜西志愿一點通
今天小編給大家整理了3篇優(yōu)質(zhì)的作文素材,希望大家在期末考后也能不忘初心,每天做積累。
2018年高考作文素材3篇
1、王魚的選擇
王林峰
位于太平洋的布拉特島的水域中,生活著一種奇特的魚叫王魚,王魚又分為兩種,一種有鱗一種沒有鱗,而有鱗和沒有鱗全看王魚自己的選擇。
如果王魚從小到大都選擇沒有鱗,就能自由自在地生長50年。
但有的王魚為了便于捕食小魚,會選擇讓自己慢慢有鱗。王魚的鱗很奇特,它是由分泌的一種有毒的粘液組成的,這種粘液能粘住一些小的動物,這些小動物被粘住后,王魚就不費力地它的營養(yǎng)物質(zhì)吸干,慢慢的將它變?yōu)樽约旱镊[。其實這不是真的魚鱗,只是一種附屬物,有了這些鱗的王魚體積會變大,比那些沒長鱗的王魚要大到四倍以上。由于長了鱗變得捕食容易,所以王魚經(jīng)常能“不勞而獲”,它游泳的速度也會變慢了,很容易被別的魚抓住。
幾年以后,長鱗的王魚身體的機能退化,無法分泌粘液,它的附屬物會慢慢的退掉,使它回到原本的樣子。這對王魚是很痛苦的,養(yǎng)尊處優(yōu)慣了的王魚速度追不上小魚,經(jīng)常會挨餓,它會變得異常煩躁,絕望地掙扎,還會選擇自殘。
選擇長鱗的王魚活不過10年,不是自殘死掉,就是被別的魚吃掉。死時的王魚身上紅紅腫腫,到處是傷,樣子特別凄慘。人們都說王魚不應(yīng)該選擇那些附屬物,那本來就不是自己的。
生活中,往往會有一些急功近利的人,抵御不了誘惑,或為了某種欲望和目的,來改變自己,滿足自己的私欲,靠一些附屬物過生活。孰不知,這樣會讓你失去本真的自我,過上自己從來沒有想過也根本不愿意過的生活。
適用話題:貪欲忘卻本性、不勞而獲
2、一頭擱淺的抹香鯨
趙盛基
2017年3月12日上午9時,深圳大鵬海域發(fā)現(xiàn)了一頭抹香鯨,與海灘僅一步之遙,隨時面臨擱淺的危險。情況危急,為此,展開了一場大營救。
專家分析,這是一頭長約12米,重達10多噸的抹香鯨,因迷路而游到了淺海。面對這個巨無霸,沒有什么好的營救辦法,只有想法驅(qū)趕,讓它游回大海。
當(dāng)?shù)貪O政部門開來4艘快艇,和漁民一起將抹香鯨向深海驅(qū)趕。還好,隨著快艇馬達的轟鳴,抹香鯨緩緩向深海游去,漸漸沉入水中。誰知,正當(dāng)人們以為救援成功之時,抹香鯨又折返回來,游回了淺海。
參與救援的人越來越多,快艇也增加到了9艘。人們采用同樣的辦法,重新將抹香鯨驅(qū)趕進了深海。然而,進入深海后的抹香鯨并未繼續(xù)向遠(yuǎn)海游去,而是原地打轉(zhuǎn)轉(zhuǎn),始終沒有脫離危險海域。更為危險的是,隨著它的游動,距離海邊越來越近,僅有20來米。
人們無論采用敲擊驅(qū)趕,馬達聲響驅(qū)趕,還是聲吶引導(dǎo),都不能使它離開淺灘,游回深海。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抹香鯨的體力越來越差。抹香鯨食量驚人,每天需要1噸食物,這里根本沒有它喜愛的食物,加之?dāng)R淺后身體受到海床的擠壓,隨時都有喪命的危險。
情況十萬火急,中科院、大專院校、香港海洋公園的專家聞訊趕來,甚至外國專家都趕來了。各路人馬齊心協(xié)力,出謀劃策,一心想盡快讓抹香鯨重回大海。
然而,不幸的是,能用的辦法都用上了,不管人們怎樣努力,都無法使這頭抹香鯨迷途知返,最終,徹底擱淺。
三天多的營救失敗了,抹香鯨再也沒有游回大海的力氣,在遠(yuǎn)離家鄉(xiāng)的地方咽下了最后一口氣。
迷失方向,要懂得迷途知返;否則,任何外力都無濟于事。
適用話題:自我矯正、迷途知返
3、壓力的饋贈
流 沙
一位出生在普通人家的年輕人十分喜歡文學(xué),但在他30歲之前從來沒寫過令他滿意的作品。
他的親人希望他能經(jīng)商,這樣生活可以因此更富足些,但是他卻希望能夠?qū)懽。他最大的希望就是有人能提供他一年生活費用,讓他能夠安穩(wěn)地寫作。
但殘酷的生活讓他不得不走上經(jīng)商的道路,他先后辦了不少廠子,但沒有一家能夠成功;他也曾和出版商合作,經(jīng)營書籍,但也失敗了;他又辦了鑄字廠和印刷廠,但厄運連連,這兩家廠先后倒閉,而且欠下的巨額債務(wù)足以讓他還30年。
沒有錢的他不得不走上賣字求生和還債的道路。一年之內(nèi),他發(fā)瘋似的寫下了3部小說,但那些書反響平平,銷售也不理想,而且因為版權(quán)得不到保護,即使小說寫成,也不足以解決生計問題。他改做記者,為多家日報撰稿,他每天寫大量的文字,換來一些微薄的稿酬。
債主天天上門逼債,他絕望過,也想過放棄。但他十分崇拜白手起家、意志堅強的拿破侖,他把拿破侖的畫像放到書桌前,鼓勵自己必須堅持下去。
他繼續(xù)創(chuàng)作小說。他一天睡四五個小時,喝大量咖啡,每天晚上8點上床,午夜起來寫作,直到早晨8時。為了讓自己的文字盡快變成金錢償還債務(wù),每天早餐之后,他就把手稿送到印刷廠。因為創(chuàng)作時間倉促,文章上經(jīng)常有錯字和文理不通的部分,他只好對校樣改了又改,而且他不是只改動幾個標(biāo)點,而是大段大段地重寫。
他在30歲之后的生活幾乎全是為債務(wù)而發(fā)瘋似的寫作。在后來的20年內(nèi),他創(chuàng)造了100多部小說,其中的《人間喜劇》、《高老頭》等數(shù)10篇小說成為傳世之作。在他逝世的前兩年,他還在修改20多年前的手稿。
他就是法國著名的作家巴爾扎克。巴爾扎克能從一個平庸作家成為著名作家,動力竟來源于那些巨額債務(wù)。為掙錢還債,他寫作寫作再寫作。
很難想象一個偉大的作家這樣的創(chuàng)作動機,但巴爾扎克的故事卻讓我們明白,壓力是成功的催化劑,它可以催生許多奇跡。
適用話題:壓力與動力、催化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