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名校不再偏愛中國學生 稱其缺乏“高端思維能力”
2016-12-08 10:23:08美國留學早知道
盡管留美學子數量近年呈大幅度上升的狀態(tài),但從在4月公布的各種美國名校錄取數據中不難發(fā)現,這些名校對來自中國的學生的錄取數量卻是在下降的。
在4月初,《哈佛雜志》(Harvard Magazine)披露哈佛大學2020屆本科生亞裔錄取率創(chuàng)下了新高,對亞太裔學生的錄取率達到22.1%。然而,在隨后發(fā)布的數據可以看出,錄取的中國學生越來越多地來自美國高中,在中國大陸地區(qū)提前錄取僅兩人,且均為外籍。其它的美國名校中,普林斯頓大學提前錄取的中國學生也為兩人,都在美國高中讀書;耶魯大學提前錄取的中國學生為六人,其中一名為外籍。
耶魯大學管理學院終身教授陳志武近日也撰文討論對來自中國的學生越來越不受美國名校喜愛的憂慮。他在文章中寫道,一位同為華裔的美國名牌大學金融教授稱該校的博士研究生今后可能不再招收中國學生了,因為過去多年的中國學生,開始學習成績都好、做博士論文研究時也還行,但等到畢業(yè)上學術市場找教職崗位時,都表現不好,沒辦法找到一流大學教職。所以,他們不想再浪費時間培養(yǎng)中國學生了。
陳志武還表示,即使是耶魯和其它大學,也討論過同樣的問題。雖然這些名校沒有決定完全停招中國學生,但從那以后,就有意識地少招或者偶爾不招。他總結道,聰明勤奮的中國學生之所以讓美國名校失望,原因主要有兩方面,一是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包括中國父母對子女的養(yǎng)育方式,另一方面是儒家文化,尤其是壞在我們推崇的“順從聽話”和孝道文化上,這些文化烙印實際是中國人一輩子的包袱,走到哪里都無法丟掉,到哪里都吃虧。
不過,一些留美學子并不贊同陳志武的總結,他們認為來美比較后,中國學生其實并不比美國大學教育制度下的學生勤奮。一名去美國讀研究生院的學生用非常具體的親身事例寫了一篇“美國人遠比我們想象的勤奮”的帖子來說明這個觀點,這篇帖子得到不少留學(課程)生的認同和網友的熱議。
在帖子中,這名研究生表示美國大學老師講課速度快,一個月的時間就將一本近1000頁的書講了快一半,他需要拿大量的業(yè)余時間進行消化,甚至會熬夜到凌晨5點。他修的3門課每門課看書的時間要30個小時,寫作業(yè)的時間要10個小時,一周學習要120小時,一周7天每天24小時總共是168小時,因此完全沒有休息時間。而在他認為自己拿這3門已經吃不消的時候,卻發(fā)現他所上的研究生課程只有3至4個是研究生,剩下的十幾個都是本科生。這些美國學生為了將來更好地學習,在本科階段就主動選研究生的課程,而且他們要學至少4至5門課。美國學生各個很刻苦,似乎永遠看不見他們玩。
《紐約時報》教育觀察專欄有文章曾總結到,美國教育強調的是“高端思維能力”,如問題的解決和決策、創(chuàng)新、批判性思維、分析、評估等。寫“美國人遠比我們想象的勤奮”帖子的留學生也認為,美國人相信理論一定會指導實踐的,他們如果發(fā)現理論如果不能解決實際問題,那么一定是理論不夠完整和完善,所以他們會用更復雜的數學去完善理論,這就是為什么學美國的東西感覺那么難,因為他們要用理論解決實際問題,而被迫把理論改造得很復雜,實踐也證明這樣復雜的理論確實可以解決問題。
美國名校所需要的正是“高端思維能力”的勤奮學生,而對他們來說,勤奮并不是中國學生專有的特點,而中國學生也并沒有展示出他們所要求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