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逃避軍訓的學生不只是體質堪憂
2016-09-08 11:50:19中國教育報文章作者:郭立場
本來是鍛煉身心的軍訓,卻被部分大學生認為是吃苦受累而千方百計想逃避,有人甚至想到“裝病”,而網購“病假單”也成為一些“瓷娃娃”的選擇。尤為甚者,每年幾乎各大高校軍訓都有家長“陪訓團”,有家長一有時間就拎著零食飲料保健品,跑去學校蹲點當陪練,甚至還有家長在學校附近賓館訂房間讓孩子“休息”。
軍訓是學生接受國防教育的基本形式,可提高學生的政治覺悟,激發(fā)愛國熱情,培養(yǎng)刻苦耐勞的堅強毅力和集體主義精神,增強國防觀念和組織紀律性,有助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風和生活作風。
2012年,教育部、中宣部、財政部等七部門聯合下發(fā)《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校實踐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見》,規(guī)定各高校要將軍訓作為必修課,列入教學計劃,要求實際訓練時間不得少于14天。如今,軍訓已然成為學生邁向新起點的第一課。學校為軍訓不遺余力,然而有些學生和家長卻不買賬。有些學生想方設法“逃避”軍訓,學生家長亦擔心孩子受不了軍訓這份“罪”,紛紛當起了“軍訓保姆”。如此,非但背離了軍訓的初衷,也不利于學生健全人格的培養(yǎng)。
探究軍訓“變味”的緣由,與學生體質堪憂不無關系。與此相印證的是,大學新生軍訓、運動時暈倒甚至死亡的新聞不時見諸報端。升學壓力造成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時間被擠占,不少學生已經養(yǎng)成不重視體育鍛煉的習慣。軍訓“變味”看似偶然,實則是學生長期不運動或運動少、體質堪憂的結果。
家長為學生軍訓保駕護航自有其道理,但這樣做非但剝奪了孩子獨立自主的權利,更侵占了孩子自由成長的空間。易卜生曾說,社會猶如一條船,每個人都要有掌舵的準備。至于學生個人,在學校開展軍訓的時候,需要的是積極參與,而不是以奇葩借口逃避軍訓。其實,大學不單是個學習場所,更是校園與社會的過渡地帶。學生要認識到自己已經成年,逐步建立起一種獨自生活的意識,克服依賴心理,做一個自立自強的人,才能脫離父母的庇護,真正融入社會。
一些學生參加軍訓不積極,與軍訓未及時“升級”也不無關系。當前,部分學校的軍訓忽視正規(guī)的軍事技能訓練,僅僅局限于走正步、站軍姿、疊被子等傳統(tǒng)軍訓內容,與國外的差距較大,與學生的訴求不一致。只有增加更多新穎有趣的內容和形式,讓學生們在快樂中得到鍛煉,才更能吸引學生,進而達到教育目的;诖,應提倡和鼓勵各學校根據實際情況探索軍訓改革,在課程、學時、形式安排上有更靈活的選擇,著力改變模式陳舊的軍訓面貌,充分發(fā)揮軍訓的育人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