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哲學教授校園歌手賽進百強引爭議(圖)
2015-10-29 10:25:48南方都市報文章作者:李雙
中山大學哲學系教授翟振明在錄歌。
中山大學哲學系教授翟振明
中山大學哲學系教授翟振明正在自己研發(fā)的人機互聯(lián)實驗室里改裝那頂“模糊虛擬和實在”的頭盔,手機收到一位學生給他推薦某校園歌手爭霸賽的參賽鏈接,這已是第二次發(fā)了,翟振明決定點進去。
“隨便玩玩”地在實驗室錄了一次音 ,一分鐘,就這么參賽了。58歲的翟振明成了“校園歌手”,廣東賽區(qū)第8名,進入全國百強。
網(wǎng)友評論,“違反比賽規(guī)則”、但也有人夸贊教授唱功了得。從小學開始,翟振明就與音樂結緣,鋼琴、橫笛 、二 胡 、口琴、葫蘆絲,樣樣精通,還自己 作 曲 、玩 電 子樂。“音樂和哲學都有自足的價值 ,不是工具”,在哲學教授翟振明眼里,音樂和哲學同樣“純粹”。
學生慫恿參加,得票逾2萬
中山大學哲學系教學樓——— 錫昌樓里,有一個小“黑客帝國”。鉆研“虛擬與實在”多年的翟振明教授研發(fā)了全國首個“人機互聯(lián)工作室”。40多平方米的空 間,是個小型的“黑客帝國”模型,制作特技的綠色幕布、高爾夫球電頻車、神秘的頭盔、眼鏡,這只是翟振明口中“粗糙的模型”。
建立人機互聯(lián)工作室,翟振明將自己鉆研多年的課題推向極端,“要是虛擬和現(xiàn)實都無縫鏈接,人類甚至不知道自己在虛擬還是處于現(xiàn)實,世界會怎么樣?”翟振明希望借此警醒社會,虛擬一旦代替現(xiàn)實,法律、道德、倫理將被顛覆。
戴上頭盔后,利用電腦技術,切換虛擬和現(xiàn)實,“實際上并沒有人知道我們正在進入無法分清虛擬和現(xiàn)實的世界”。當哲學教授正在埋頭做哲學實驗時,一位學生通過微信,給翟振明傳來某校園歌手爭霸賽的報名鏈接,“同學都知道翟老師愛唱歌”。
“這是第二次發(fā)過來了”,翟振明點開鏈接,直接進入錄音上傳參賽界面。翟振明“修頭盔”也累了,平常就喜歡唱歌的他隨意唱了一分鐘。唱的是他最喜歡的電影《人鬼情未了》中的經(jīng)典旋律,《Un -chained M elody》。“也不用實名注冊,上傳那么方便,我也就試著玩玩”,他起了“綠舟”的昵稱,本來 并沒重視這比賽,報名后也沒怎么點開看。
過了大半個月,學生把投票頁面發(fā)給翟振明,票數(shù)竟然破了2萬。“我也沒拉票,可能是學生轉著轉著傳開了”,他在自己的朋友圈轉了投票鏈接。
“我也在校園,為什么不能做校園歌手?”
10月22日,翟振明接到電話通知他到前進路錄音,他這才知道,自己進入了廣東賽區(qū)前8名,全國百強。23日,比賽主辦方確定名單,翟振明是中山大學唯一參賽者,票數(shù)22697。
因為比賽規(guī)則注明參賽者不超過30歲,所以在翟振明個人頁面的評論欄,出現(xiàn)了不同的聲音。有人夸贊:“好聽到每天要聽一遍”、“他的唱法我喜歡,耐聽”。許 多網(wǎng)友還聽出了滄桑感:“這聲音哪里像學生了”“好老成,怎么聽都不像20歲的人唱的”“值得學習,但是游戲總是有規(guī)則的”……
這些評論,翟振明都看在眼里。他打趣說,“校園歌手賽嘛,我也是在校園啊,為什么不能參加?”他說,“‘校園’這詞不要亂用”,相比于學生在校僅僅幾年,老師、職工在校園時間更長了,校園里除了學生,還有很多人呢。
錄音當天,他穿著鮮黃色的polo衫。“當時現(xiàn)場的參賽選手都不知道我也是參賽者”,翟振明把自己的那首歌錄了一次完整版。后來有集體合唱環(huán)節(jié),“沒讓我參與”,但他自己拿著樂譜和歌詞,徑自在一旁哼了起來。
翟振明喜愛音樂,在哲學系里幾乎無人不知,系辦公室的工作人員說,只要是系里有活動,都會邀請“多才多藝的翟教授”唱上一首。
4月19日下午,中大校團委組織的草地音樂會找來翟振明。在馬丁堂石獅子前的草地上,師生席地而坐,翟振明演唱電影《教父》的主題曲《speak softly love》。去年11月哲學系系慶,他也在系師生面前,小唱了一曲。
與其他上世紀50年代出生的人不同,翟振明樂于接觸新生事物,幾年前,他就經(jīng)常用平板電腦的軟件錄下自己唱的歌,上傳在微博、博客,“是個移動麥霸”。
哲學教授愛玩音樂
一個鉆研哲學的教授和輕松的音樂是怎么聯(lián)系到一起的?你能想象在外人看來滿口“外星語”,深奧的哲學教授,平常愛玩樂器、愛作曲、愛錄歌、還愛唱K嗎?
翟振明說,念小學時,音樂老師教讀簡譜,他學會了回到家里,就教大人唱最新的歌曲。“當時唱的都是《毛主席語錄》,是政治任務,我?guī)е笕艘黄鸪?rdquo;。 1973年下鄉(xiāng),在農場宣傳部,“不因為什么,就因為便宜”,翟振明用幾角錢買了一只笛子,學著吹起來。上了大學,他接觸的樂器更多了,鋼琴、二胡、葫蘆 絲、口琴,一碰上就是一段優(yōu)美的旋律。
這位哲學教授,本科學的其實是工科。在北京鋼鐵學院4年,“我就逃了4年課”。因為到了北 京,接觸多了,他開始思考是非善惡的判斷根據(jù)究竟是什么?“好像人們在這種問題上挺蠻不講理的”。在圖書館里看哲學書,后來還開始接觸全英文的哲學書, “一開始看一頁查幾十次詞典,硬是一本本磕下來”。在中大哲學系念了哲學碩士,1986年赴美留學,一泡就是14年。2000年,翟振明回到中大哲學系教 書。
留美期間,接觸虛擬現(xiàn)實(virtual reality)之后,翟振明覺得這是隱藏著非常深刻的哲學問題的技術。至今近30 年間,他一直將這個課題推向極致。為了研究虛擬現(xiàn)實,五六年前,他還用電腦軟件虛擬合成音樂。“演奏出來的音樂一旦能被電子合成所代替,恐怕連人的創(chuàng)造力 也會被顛覆”。
在中大哲學系朱剛教授眼里,翟振明是一直走在時代前沿的“潮人”。不是衣著打扮潮流,而是思想上對新技術的敏感,對可能遭遇的科技困境的感知。“大家都知道他喜愛音樂,甚至自己作曲,同時把所有現(xiàn)代科技玩弄于股掌,做實驗哲學,非常厲害”。
翟振明說,“音樂和哲學都有自足的價值,不是工具。”他說,音樂和哲學都不是為了達成某種目的所做的手段,它們本身就是做這件事的目的。對于參賽,他沒有野心,“順其自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