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復習:高效利用時間的七個重要原則
2012-09-25 14:23:16求學
時間管理的重要原則
一、記。簳r間并不重要
說到學習時間緊張,很多人首先會想到的就是怎么擠時間——壓縮睡覺的時間、壓縮吃飯的時間、壓縮休閑娛樂的時間等等,把一切學習以外的時間都壓縮到極致,彷佛就是管理時間的終極目標。
為學習成績而苦惱的同學,常常也伴隨著覺得時間不夠的苦惱。因為他們覺得,要想把成績趕上來,必須給自己“補課”——多補習以前的基礎或者多找點別的教輔材料來做一下。但是,老師上課占據(jù)了絕大部分的時間,又要布置好多好多的作業(yè),每天連作業(yè)都做不完,哪里來的時間去自己學習?
還有一種情況是,有的人花了很多的時間去學習,幾乎達到了人的生理極限了,不太可能再擠得出什么時間出來了,但進步仍然十分有效?吹阶约涸诜浅M纯嗟目磿鲱}的時候,有些個成績比自己好很多的同學卻似乎很悠閑的樣子。如果時間利用都到了這步田地,自己還有再改進的余地嗎?
對于這些問題,我想用一句話解釋:“時間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效率。”
二、學習時間的“馬太效應”
要明白效率和實踐的關系,我們來算一筆時間賬:一個人中等努力程度的高三學生,除了上課一天用在學習上的時間大概有10個小時。這個時間長度可以保證他每天有充足的睡眠,足夠的時間來休息。如果我們要拼命的擠時間,大概能多擠出來多少呢?假設你每天只睡六個小時——這已經(jīng)很夸張了,偶爾一天只睡六個小時都覺得沒什么,而如果連續(xù)很長一段時間的話,很多人都會受不了。然后三頓飯總共只用一個小時,用在走路上的時間(即使是從寢室到食堂到教室三點一下,每天最少也要六趟)也要一個小時,用了洗臉漱口上廁所以及其它雜務也要一個小時。這樣算下來,我們每天用來學習的時間達到了16個小時。這樣,我們比別人的學習時間增加了60%。
這是一個可喜的數(shù)字,實際上,每天多60%的話累加起來確實相當驚人。一個人如果真的能這樣堅持下來,取得進步也是理所當然的了。
不過,這筆賬漏掉了一個很重要的東西——人與人之間的差異?赐瑯拥膬(nèi)容,有人看一遍就記得差不多了,有人能記住小一半,而有人看了一遍之后啥也記不住。一道普通的數(shù)學證明題,一個成績優(yōu)秀的同學,他只需要花五分鐘的時間就做出來了,而一個成績比較差一點的同學,可能最少要思考十分鐘,甚至更長的時間——被一道數(shù)學題難個半個小時其實很正常。我們這樣一算,學習好的同學一個小時可以解決12道這樣的題目,而差一點的同學一個小時只能解決6道這樣的題目。我們拼了命的多增加了60%的時間,結(jié)果一算(10個小時×12):(16個小時×6)=120:96=5:4。人家一天學習十個小時的效果反而比我們學習16個小時還要高出25%!換句話說,我們付出了比別人多60%的努力,卻換來比別人低25%的效果,這可真夠冤的。
這筆賬算起來是比較嚇人的。盡管這個效率的差距可能不是2:1,但結(jié)論本身不會有太大的變化——如果考慮到一天學習16個小時,如此高強度的學習會讓人身心疲倦、無法集中注意力、學習效率大幅度下降,那么這種效率上的差距只會更大。這就是為什么越是學習成績差的同學,越覺得時間不夠用;而越是成績比較拔尖的同學,越覺得時間多的用不完。我有時候到中學里面講課,講完之后會讓老師們找一些各個成績段的同學來和我聊聊天,基本情況都是這樣:
排名靠后的同學總是抱怨老師布置的作業(yè)太多,除了做作業(yè)以外根本沒時間自己學習;而排名靠前的同學,則認為老師布置的作業(yè)其實沒多少,每天放學之前就已經(jīng)把家庭作業(yè)做的差不多了,剩下的時間可以自己找點題來做找點書來看,還可以小小的休閑娛樂一下。
對于那些希望通過自己的刻苦努力改變現(xiàn)狀的同學而言,這是一個非常令人沮喪的局面。對于這種現(xiàn)象,我給它起了個名字,叫:學習時間的馬太效應。馬太效應(MatthewEffect),是指強者越強、弱者越弱的社會現(xiàn)象。名字來自于《圣經(jīng)·馬太福音》中的一則寓言。在《圣經(jīng)·新約》的“馬太福音”第二十五章中有這么說道:“凡有的,還要加給他叫他多余;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奪過來。”
在生活中,人們經(jīng)?梢杂^察到關于貧富差距的馬太效應:有錢的人,因為可以獲得投資收入,更能夠把握掙錢的機會,所以會越來越有錢;而沒錢的人,所有的錢都用來吃穿住行了,沒有辦法積蓄,所以越來越窮。
通過我們前面算的高三學習的時間賬,我們可以看到,在學習中,也存在著類似于“馬太效應”的現(xiàn)象。學習好的人,因為看書做題很輕松,時間剩下很多,可以用來讓自己取得更大的進步;而為學習苦惱的人,因為看書做題都很痛苦,效率低下,每天連老師布置的作業(yè)都難以完成,根本擠不出時間來學習,只能越來越痛苦。學習成績的“貧富差距”越拉越大。
要解決這個問題,單純靠擠時間是沒用的——就像窮人單純靠節(jié)約儲蓄無法從根本上改變自己的經(jīng)濟狀況一樣——我們必須記住世界上有比時間更重要的東西:效率。眼睛只看著時間,是無法逃脫“馬太效應”的陷阱的。在管理時間的時候,我們必須要記。好總人一天都只有24個小時,再怎么擠也有限;但是時間利用的效率是可以成倍提高的,提升的空間很大。當我們在思考如果利用時間的時候,首先要想到的不是怎么樣去從哪里摳多少時間出來,而是怎么樣提高現(xiàn)有的時間利用效率。
三、提高時間利用效率的第一原則:學會舍棄
我在《學習改變命運》里面在談到如何處理人際關系的時候說過一句話,叫:“處好人際關系最重要的原則,就是不要試圖讓所有人都喜歡你。”把這句話的思想用在時間管理上,也可以說:“利用好時間的最重要的原則,就是不要試圖把所有的事情都做好。”
有很多人談到時間計劃的時候,總是把它和一張排列整齊的時間計劃表聯(lián)系起來。其實,如果忘了這個原則,計劃表列得再漂亮也只是一個擺設。人的時間有限,無論怎么擠一天也不可能擠出25個小時出來。但我們要做的事情是無限的,即使僅僅是學習,要看的書是永遠看不完的,要做的題目是永遠做不完的,要背誦的東西是永遠背不完的。這節(jié)自習課做了一張數(shù)學試卷,就不能再做一張物理試卷。即使你的計劃完美無缺,但是有一天突然感冒發(fā)燒要去看醫(yī)生,那么計劃就會被打亂。所以,無論怎么樣計劃,都不可能把所有要做的事情計劃完,無論怎么樣計劃,都不可能把一切安排得天衣無縫。當有很多事情面臨選擇的時候,當有些任務實在無法完成的時候,我們該怎么辦?只有回答好了這個問題,我們才能真正理解如何管理時間。這個問題的答案就是:只做最重要的事情。
這里,我給大家介紹一個經(jīng)濟學上的基礎概念——“機會成本”,意指你放棄某種機會而造成的潛在損失。比如你投資十萬元去開一家雜貨店,每個月可以賺兩千元,這個事情值不值得做呢?如果單純從帳面的“成本—受益”來看,每個月進貨需要一萬,賣出去一萬兩千元,收益大于成本,當然值得做。但是,你還有一個選擇,可以花十萬元開一家手機專賣店,每個月可以賺五千元。這個時候,你還會選擇去開雜貨店嗎?顯然不會,因為你只有十萬,選擇了開雜貨店,就等于放棄了開手機專賣店,也就是放棄了每個月五千元的收入。所以,你開雜貨店的帳面成本是每月一萬的進貨,而實際上還有一個隱藏的“機會成本”——即放棄賺五千元的“機會”的成本。二者相加是一萬五,大于雜貨店每月受益一萬二,成本大于收益。所以,一個明智的商人都不會去開雜貨店而去開手機專賣店。
同樣,我們的時間有限,你選擇了做某件事情,就隱含了你放棄做別的事情。“做別的事情”就是你的“機會成本”。所以,我們做事情的標準,不是“某件事有沒有意義”,而是“某件事是不是最有意義”。
真正懂得如何利用時間的高手,一定是懂得如何舍棄的人。中學學習的壓力很大,很多人被弄的手忙腳亂。我們在學習的時候,面前總放著一大堆書,但你每次只能拿起一本書,認真閱讀,而不是同時拿起十幾本書隨意瀏覽——這是一種最浪費時間的學習方法。只有讀完一本之后,再去拿起另一本來閱讀。那么,該選擇哪一本呢?答案很簡單:最重要的那本。對第二重要的那本,堅決不看。當年把最重要的那本看完之后,第二重要的,也就變成了最重要的了。
確保自己一直都在做最重要的事情,實際上也就是確保了自己的時間一直都在被高效的利用。如果你今天計劃做五張試卷,語文、英語、數(shù)學、物理、化學各一張。那么,請先做你覺得你最需要提高的那門科目。即使你做完一張之后,突然天花板掉下來砸到腦袋,到醫(yī)院住了一天院,那么你做的這一張試卷對你的分數(shù)提高仍然是極有幫助的。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