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地高考方案10個月內公布 要求家長在當?shù)毓ぷ?/a>
2012-03-04 10:03:37新京報文章作者:郭少峰
教育部部長袁貴仁昨日表示,異地高考改革方案將很快出臺,現(xiàn)在已進入最后沖刺階段。“異地高考是有條件的,除了考慮城市承載能力外,還對家長和孩子有一定條件要求,家長要在當?shù)赜泄ぷ鳌?rdquo;
鼓勵各地盡快推進
昨天列席全國政協(xié)十一屆五次會議開幕式的袁貴仁在接受采訪時表示,高考改革方案“很快就會出來”。
在有關異地高考的問題上,袁貴仁表示,教育部正鼓勵各地盡快推進,有些城市可能難度稍微大一些,教育部也為此正在積極協(xié)調,現(xiàn)在到了最后的沖刺階段了,涉及很多情況,比較復雜。袁貴仁強調,在參加高考的問題上,目前全國還做不到自由地選擇到哪個地方去考試。
與山東政策思路一致
此前,山東省已在全國率先突破高考戶籍限制,從2014年起將允許非戶籍考生在山東參加高考。袁貴仁表示,教育部醞釀中的異地高考改革方案與山東出臺的政策“思路上一致”。
袁貴仁稱,去年1月起,教育部就在各省市展開方案調研、對接和征求意見的工作,現(xiàn)在到了最后時期。教育部很快就會出臺一個總的文件,同時鼓勵各省積極推進,出臺自己的高考方案。談及方案公布時間表時,袁貴仁表示:用不了十個月。
高考移民不具備條件
對于異地高考,袁貴仁表示,教育部正“積極推進,要有條件準入”。他解釋說,參加高考畢竟有條件,“不可能所有人都到一個城市讀書”。袁貴仁列舉了異地高考條件:城市的承載能力,家長有條件,孩子也要有條件。“家長要在這里工作。高考移民是沒有這些條件的,孩子在外地讀書,家長在外地工作,孩子卻在這個地方考試,這是我們不同意的”。
對于部分考生放棄高考參加國外大學入學考試現(xiàn)象。袁貴仁說,現(xiàn)在開放的力度越來越大,有些家庭有能力承受孩子到國外學習。袁貴仁補充說,他相信“大家最終會選擇中國的高等教育”,因為中國的高等教育有很多是很優(yōu)秀的。
聲音
“考生在哪上學就該在哪高考”
山東省不久前推出高考新政策:從2014年起,凡在山東省高中階段有完整學習經歷的非戶籍考生均可在山東省就地報名參加高考。來京參加全國兩會的部分人大代表認為,“就地高考”在某種程度上是對教育資源的開放和共享,但是要在全國推行還面臨一些難題。
“哪上學就在哪高考”
山東首先破冰的“就地高考”,解決了在山東務工的外來人員子女回戶籍地高考的煩惱。長期以來,我國各地都實行高考戶籍限制政策,這樣就導致廣大非戶籍考生只能回到原籍所在地參加高考。
全國人大代表,廣西北流市教育局副局長王幼薇談及“就地高考”深有感觸,她身邊有一些朋友在廣東等地打工,孩子在當?shù)爻錾砷L,受到的教育也比家鄉(xiāng)好,但回原籍參加高考卻很少有考出好成績的。全國人大代表,合浦縣廉州中學副校長周懷慷認為應該以學生的利益為出發(fā)點,“對考生來說,應該是在哪里上學就在哪里高考,這樣才公平。”
要防變相“高考移民”
山東“就地高考”政策出臺后,有輿論表示此舉將是把雙刃劍,在解決務工人員子弟回家高考困難的同時,也可能會引發(fā)變相的“高考移民”。
“高考移民”問題在我國不少省份由來已久。2005年,海南的“高考移民”人數(shù)多達9793人,以當年報名人數(shù)4.49萬人計算,平均不到5名考生中,就有1名高考移民。此后,國家對“高考移民”實行嚴厲的鐵腕政策,“高考移民”潮逐漸平息。
王幼薇認為,“就地高考”如果從考生利益出發(fā),肯定是在居住地參加高考更為公平合理,但難免有人會鉆空子,還要看實際執(zhí)行中怎么來規(guī)避這類問題。
解決高招資源分配不公
其實,對“就地高考”大眾最關心是否會搶占本地的教育資源。“就地高考”話題背后的根本矛盾,在于高校的招生資源分配不均衡。
周懷慷說:“各大學的高考錄取名額沒有公平分配。像北大清華復旦等一類院校,給山東、河南等省份不過幾十個名額,卻招收大量本地生源。大學的招生名額應該按省區(qū)情況合理分配,分數(shù)線應該不要差距太遠。周懷慷認為,教育資源應該保證在同一個區(qū)域基本均衡,差異是相對的,沒有絕對公平。他認為,相對合理的差異更能促使教育發(fā)展,教育資源的差距應該是一步步縮小,而各地也應該發(fā)展出自己的辦學特色。據新華社電
建言
“實現(xiàn)異地高考應確定時間表”
全國人大代表、重慶市政協(xié)原副主席陳萬志昨天表示,實現(xiàn)異地高考的目標共識達成后,應確定一定的時間表,以使得這一問題對各地形成約束力,“否則也可能遙遙無期”。
陳萬志說,目前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必須在戶籍所在省份參加高考引起了多方關注和詬病。“這種不公平已非常表面化了”。陳萬志稱,現(xiàn)在打破高考戶籍限制的呼聲很高,這說明,隨著人口流動增加,公民追求公平的意識和權利意識在提高,“在所有的公平里,機會公平最重要”。這種背景下,他認為袁貴仁部長的這種表態(tài)算是邁進了一步。他也承認,高考戶籍限制問題由來已久,“一下子放開這種限制,實際上也不可能,也難以操作,要漸進推進”。
陳萬志解釋說,打破高考戶籍限制的解決過程中存在著明顯的利益博弈,“這算是一項重大改革,可能是一部分的利益相對受損,這種情況下利益博弈就是一個價值取向的問題和公平問題”。
陳萬志認為,袁貴仁部長所提出的幾個條件使得問題解決起來具有可操作性,“有一定的條件限制”是可以理解的。但他認為這幾個條件可以斟酌,像矛盾比較集中的城市,“如果錄取分數(shù)線拉高甚至比其他地方還要高,那誰還會往那跑?”
對于袁貴仁所講的“目前全國還做不到自由地選擇到哪個地方去考試(高考)”的說法,陳萬志希望這個“做不到”需要設置一定的條件,“在多少時間內不可行還是永久性地不可行?”
數(shù)說
第六次人口普查結果顯示,中國有2.2億人離開戶籍地遷居異地工作和生活。據統(tǒng)計,2010年,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流入地小學和初中就學的人數(shù)達到997.1萬。其中,在公辦小學和初中就讀的分別占77%和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