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語文必修二《故都的秋》練習(xí)題(2)
2011-08-23 11:25:13中學(xué)生在線
二.閱讀理解
。ㄒ唬╅喿x下面的文字,回答6-9題
秋天,無論在什么地方的秋天,總是好的;可是啊,北國(guó)的秋,卻特別地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我的不遠(yuǎn)千里,要從杭州趕上青島,更要從青島趕上北平來的理由,也不過想飽嘗一嘗這“秋”,這故都的秋味。
江南,秋當(dāng)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氣來得潤(rùn),天的顏色顯得淡,并且又時(shí)常多雨而少風(fēng);一個(gè)人夾在蘇州上海杭州,或廈門香港廣州的市民中間,混混沌沌地過去,只能感到一點(diǎn)點(diǎn)清涼,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與姿態(tài),總看不飽,嘗不透,賞玩不到十足。秋并不是名花,也并不是美酒,那一種半開半醉的狀態(tài),在領(lǐng)略秋的過程上,是不合適的。
6.第一段主要寫作者怎樣的感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北國(guó)之秋有怎樣的特點(diǎn)?這樣寫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第二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為什么宕開一筆,先寫江南之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混混沌沌”、“半開半醉”在文中指怎樣的狀態(tài)?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6.表達(dá)了對(duì)北國(guó)之秋的向往之情。
7.北國(guó)之秋特別地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
8.寫江南之秋不能令人滿足,總看不飽,嘗不透,賞玩不到十足,是為更好地表達(dá)北國(guó)之秋令人神往。
9.指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與姿態(tài)總是模模糊糊,不能賞玩到十足的狀態(tài)。
。ǘ╅喿x下面的語段,完成10-14題。
。╝)不逢北國(guó)之秋,已將近十余年了。(b)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總要想起陶然亭的蘆花,釣魚臺(tái)的柳影,西山的蟲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鐘聲。(c)在北平即使不出門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椽破屋來住著,早晨起來, 甲 (煮、泡、沖、燙)一碗濃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高很高的碧綠的天色, 乙 (聽得、聽見、細(xì)聽、聆聽)到青天下馴鴿的飛聲。(d)從槐樹葉底,朝東 丙 (漫、細(xì)、忙、點(diǎn))數(shù)著一絲一絲漏下來的日光,或在破壁腰中, 丁 (仰、靜、面、正)對(duì)著像喇叭似的牽;ǎǔ瘶s)的藍(lán)朵,自然而然地也能感覺到十分的秋意。(e)說到了牽;ǎ乙詾橐运{(lán)色或白色者為佳,紫黑色次之,淡紅者最下。(f)最好,還要在牽;ǖ,叫長(zhǎng)著幾根疏疏落落的尖細(xì)且長(zhǎng)的秋草,使作陪襯。
10.給文中空缺處甲、乙、丙、丁選擇恰當(dāng)?shù)脑~。
甲處( ) 乙處( ) 丙處( ) 丁處()
【答案】甲處(泡) 乙處(聽得) 丙處(細(xì))丁處(靜)
11.b句中作者列舉了五處飽含秋意的景觀,但用筆極簡(jiǎn),其原因是()
A.這些景觀雖富于秋的特色,但都為人所寫過,作者要另辟蹊徑,故而一筆帶過。
B.這些景觀雖富于秋的特色,但不足表現(xiàn)作者的情感,僅以此襯托,故而用簡(jiǎn)筆。
C.這些景觀雖富于秋的特色,但一般人只是感覺得到卻說不出來,故而一筆帶過。
【答案】B
12.作者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方面來描繪清晨在院中見到的景象,讀來親切感人。這是因?yàn)樽髡甙?nbsp; 自然地融合在一起。
【答案】形 音 色 個(gè)人的心情與故都的秋色
13.d句中說:“自然而然地感覺到十分的秋意”,那么,e句中的評(píng)議是否多余?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多余。為了突出寂寞,孤獨(dú)的冷落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