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中國大學杰出人文社會科學家校友榜
2011-01-18 19:58:38中國校友會網(wǎng)
2011年1月17日,中國校友會網(wǎng)與《21世紀人才報》發(fā)布最新《2011中國大學評價研究報告》,其中,北京大學連續(xù)4年問鼎“2011中國大學排行榜”榜首,清華大學居第二,浙江大學上升至第三,復(fù)旦大學下降一位列第四,南京大學居第五。華中科技大學武昌分校、北京師范大學珠海分校和華中科技大學文華學院居中國獨立學院前三甲;北京城市學院、湖南涉外經(jīng)濟學院和南昌理工學院列中國民辦大學前三強。今年最引人關(guān)注的是,“校友捐贈”首次納入中國大學評價,引領(lǐng)大學向世界一流大學看齊;大學“造富”能力凸顯,有望成為中國大學又一職能,北京大學最盛產(chǎn)“億萬富豪”,蟬聯(lián)“2011中國造富大學排行榜”榜首,造就79名富豪校友,勇奪“造富搖籃”美譽。
自2003年起,中國校友會網(wǎng)和《21世紀人才報》已連續(xù)第9年發(fā)布中國大學評價報告。2011年的最大亮點是首次將“校友捐贈”納入中國大學評價。中國校友會網(wǎng)大學評價課題組首席專家蔡言厚教授指出,校友是大學最杰出的產(chǎn)品、最得意的佳作、最自豪的財富;“校友捐贈”是歐美世界著名大學的常態(tài),是對大學教育成果的重要檢驗,已成為評價世界一流大學和檢驗校長執(zhí)行力的重要標準。同時,在國家最新“985”工程大學三期評價指標體系中,新增加“學校獲得的捐款在學校經(jīng)費中所占的比例”指標。因此課題組在國內(nèi)率先將“校友捐贈”納入中國大學評價,旨在倡導大學樹立校友捐贈文化、引導大學更好地以人為本、以教學為根、引導中國大學向世界一流大學看齊。
北大造就的“杰出人文社會科學家”最多
自然科學與技術(shù)是國家綜合國力的基礎(chǔ),人文社會科學是國家和民族軟實力的重要體現(xiàn),是國家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二者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為喚醒全社會充分認識和肯定我國人文社會科學研究的重大價值和深遠意義,促進我國人文社會科學事業(yè)和人才培養(yǎng)工作又好又快發(fā)展。自2006年起中國校友會網(wǎng)大學評價課題組連續(xù)多年開展“中國杰出人文社會科學家”調(diào)查研究工作,2009年1月發(fā)布了《2008(第二屆)中國杰出人文社會科學家研究報告》,全國共有868位杰出學者入選,反響巨大、效果良好、影響深遠,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和消除廣泛存在的特別是大學評價中的“重理輕文”現(xiàn)象。
入選的“杰出人文社會科學家”是我國從事人文社會科學學術(shù)研究、并在各自學科領(lǐng)域做出具有較高認同度和廣泛代表性學術(shù)貢獻、在國內(nèi)外學術(shù)界有較大學術(shù)影響的學者,能夠代表目前我國人文社會科學領(lǐng)域的最高成就和最頂尖人才梯隊。“中國校友會網(wǎng)2011中國大學杰出人文社會科學家校友榜”以我國大學畢業(yè)生入選的杰出人文社會科學家為數(shù)據(jù)基礎(chǔ)統(tǒng)計得出,是衡量我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人才貢獻能力的重要指標,是反映高校人文社會科學領(lǐng)域人才培養(yǎng)水平的核心標志。
榜單顯示,北京大學造就的“杰出人文社會科學家”最多,有124人,高居“中國校友會網(wǎng)2011中國大學杰出人文社會科學家校友榜”首位;中國人民大學有100人,位居第二;北京大學和中國人民大學遙遙領(lǐng)先與其他高校,榮膺“人文社會科學家搖籃”美譽。復(fù)旦大學有47人,位居第三;武漢大學有31人,位居第四;吉林大學和南京大學各26人,并列第五;北京師范大學25人,位居第七;華東師范大學有22人,位居第八;南開大學有19人,位居第九;西南政法大學有17人,位居第十。
位居“中國校友會網(wǎng)2011中國大學杰出人文社會科學家校友榜”前二十的其他大學依次是中國政法大學、廈門大學、中山大學、山東大學、清華大學、四川大學、浙江大學、中南財經(jīng)政法大學、南京師范大學和中央民族大學等。其中,校友人數(shù)在5人以上的高校有30所。
分析發(fā)現(xiàn),入選杰出人文社會科學家的大部分學者畢業(yè)于綜合性大學,如北京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和復(fù)旦大學等,而畢業(yè)于理工科大學的杰出人文社會科學家人數(shù)相對較少。此外,一些哲學社會科學學科優(yōu)勢明顯的特色型大學如西南政法大學、中國政法大學等高校也涌現(xiàn)出了相當數(shù)量杰出人文社會科學家。這充分說明:一方面發(fā)展人文社會科學,需要較長的歷史積淀,杰出人文社會科學家的涌現(xiàn)需要有較濃厚的學術(shù)氛圍,因而綜合性大學在培育杰出人文社會科學家方面具有更大優(yōu)勢;另一方面,特色型大學也可以通過在某一以及相關(guān)領(lǐng)域深耕細作,謀得一席之地。
“杰出人文社會科學家”的遴選標準和入選學者名單詳見中國校友會網(wǎng)發(fā)布的《2008中國杰出人文社會科學家研究報告》。
中國校友會網(wǎng)2011中國大學杰出人文社會科學家校友榜
名次 |
學校名稱 |
所在地區(qū) |
校友人數(shù) |
1 |
北京大學 |
北京 |
124 |
2 |
中國人民大學 |
北京 |
100 |
3 |
復(fù)旦大學 |
上海 |
47 |
4 |
武漢大學 |
湖北 |
31 |
5 |
吉林大學 |
吉林 |
26 |
南京大學 |
江蘇 |
26 |
|
7 |
北京師范大學 |
北京 |
25 |
8 |
華東師范大學 |
上海 |
22 |
9 |
南開大學 |
天津 |
19 |
10 |
西南政法大學 |
重慶 |
17 |
11 |
中國政法大學 |
北京 |
15 |
12 |
中山大學 |
廣東 |
14 |
廈門大學 |
福建 |
14 |
|
14 |
山東大學 |
山東 |
13 |
15 |
四川大學 |
四川 |
11 |
清華大學 |
北京 |
11 |
|
17 |
浙江大學 |
浙江 |
10 |
18 |
中南財經(jīng)政法大學 |
湖北 |
9 |
19 |
南京師范大學 |
江蘇 |
8 |
中央民族大學 |
北京 |
8 |
|
21 |
西北大學 |
陜西 |
7 |
北京體育大學 |
北京 |
7 |
|
華中師范大學 |
湖北 |
7 |
|
24 |
西安交通大學 |
陜西 |
6 |
東北財經(jīng)大學 |
遼寧 |
6 |
|
華中科技大學 |
湖北 |
6 |
|
安徽大學 |
安徽 |
6 |
|
28 |
安徽師范大學 |
安徽 |
5 |
蘭州大學 |
甘肅 |
5 |
|
遼寧大學 |
遼寧 |
5 |
|
31 |
河北大學 |
河北 |
4 |
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 |
內(nèi)蒙古 |
4 |
|
33 |
中南大學 |
湖南 |
3 |
湖南師范大學 |
湖南 |
3 |
|
華南師范大學 |
廣東 |
3 |
|
黑龍江大學 |
黑龍江 |
3 |
|
山東師范大學 |
山東 |
3 |
|
新疆大學 |
新疆 |
3 |
|
西南大學 |
重慶 |
3 |
|
云南大學 |
云南 |
3 |
|
華東政法大學 |
上海 |
3 |
|
中國傳媒大學 |
北京 |
3 |
|
東北師范大學 |
吉林 |
3 |
|
河南大學 |
河南 |
3 |
|
45 |
陜西師范大學 |
陜西 |
2 |
西北政法大學 |
陜西 |
2 |
|
湖北大學 |
湖北 |
2 |
|
浙江工商大學 |
浙江 |
2 |
|
天津財經(jīng)大學 |
天津 |
2 |
|
天津師范大學 |
天津 |
2 |
|
西北師范大學 |
甘肅 |
2 |
|
福建師范大學 |
福建 |
2 |
|
中央音樂學院 |
北京 |
2 |
|
北京外國語大學 |
北京 |
2 |
|
北京科技大學 |
北京 |
2 |
|
中國科技大學 |
安徽 |
2 |
|
揚州大學 |
江蘇 |
2 |
|
哈爾濱工業(yè)大學 |
黑龍江 |
2 |
|
鄭州大學 |
河南 |
2 |
|
四川外語學院 |
重慶 |
2 |
|
上海財經(jīng)大學 |
上海 |
2 |
|
上海外國語大學 |
上海 |
2 |
|
上海師范大學 |
上海 |
2 |
|
上海交通大學 |
上海 |
2 |
|
山西大學 |
山西 |
2 |
|
東北大學 |
遼寧 |
2 |
|
67 |
湖南大學 |
湖南 |
1 |
西安外國語大學 |
陜西 |
1 |
|
西安理工大學 |
陜西 |
1 |
|
延安大學 |
陜西 |
1 |
|
中南民族大學 |
湖北 |
1 |
|
西南財經(jīng)大學 |
四川 |
1 |
|
暨南大學 |
廣東 |
1 |
|
河北科技大學 |
河北 |
1 |
|
湖南理工學院 |
湖南 |
1 |
|
合肥師范學院 |
安徽 |
1 |
|
中國美術(shù)學院 |
浙江 |
1 |
|
紹興文理學院 |
浙江 |
1 |
|
杭州師范大學 |
浙江 |
1 |
|
北京林業(yè)大學 |
北京 |
1 |
|
中國農(nóng)業(yè)大學 |
北京 |
1 |
|
北京工商大學 |
北京 |
1 |
|
安徽財經(jīng)大學 |
安徽 |
1 |
|
江西財經(jīng)大學 |
江西 |
1 |
|
徐州師范大學 |
江蘇 |
1 |
|
東南大學 |
江蘇 |
1 |
|
長春稅務(wù)學院 |
吉林 |
1 |
|
牡丹江師范學院 |
黑龍江 |
1 |
|
哈爾濱醫(yī)科大學 |
黑龍江 |
1 |
|
齊齊哈爾大學 |
黑龍江 |
1 |
|
河南師范大學 |
河南 |
1 |
|
河北理工大學 |
河北 |
1 |
|
河北醫(yī)科大學 |
河北 |
1 |
|
天津大學 |
天津 |
1 |
|
上海戲劇學院 |
上海 |
1 |
|
上海體育學院 |
上海 |
1 |
|
聊城大學 |
山東 |
1 |
|
青海民族學院 |
青海 |
1 |
|
青海師范大學 |
青海 |
1 |
|
寧夏大學 |
寧夏 |
1 |
|
內(nèi)蒙古農(nóng)業(yè)大學 |
內(nèi)蒙古 |
1 |
|
內(nèi)蒙古大學 |
內(nèi)蒙古 |
1 |
|
沈陽師范大學 |
遼寧 |
1 |
|
遼寧師范大學 |
遼寧 |
1 |
|
北京電影學院 |
北京 |
1 |
|
中央戲劇學院 |
北京 |
1 |
|
國際關(guān)系學院 |
北京 |
1 |
|
外交學院 |
北京 |
1 |
|
中央財經(jīng)大學 |
北京 |
1 |
|
對外經(jīng)濟貿(mào)易大學 |
北京 |
1 |
|
貴州大學 |
貴州 |
1 |
|
西華師范大學 |
四川 |
1 |
|
四川師范大學 |
四川 |
1 |
|
湖北師范學院 |
湖北 |
1 |
|
湖南文理學院 |
湖南 |
1 |
|
邵陽學院 |
湖南 |
1 |
|
湖南科技學院 |
湖南 |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