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書摘]豐子愷為何成了梅蘭芳的“不速之客”
來源:本站原創(chuàng) 2009-08-29 22:24:39
豐子愷為何成了梅蘭芳的“不速之客”
文章摘自《梅蘭芳的藝術(shù)和情感》
作者:李伶伶出版社:團結(jié)出版社
本書簡介:金無足赤,梅蘭芳當(dāng)然未必是一個完人,但是他的藝術(shù)很完美,他的為人很完美,他的性格很完美,他的生活很完美,所以,他的人生是完美的。……[連載內(nèi)容]
畫家、散文家豐子愷曾經(jīng)說,他平生一向不訪問素不相識的有名的人。然而,抗戰(zhàn)勝利后,他從重慶返回上海,立即就去訪問了素不相識的有名的梅蘭芳。這是什么原因?是因為他對梅蘭芳在抗戰(zhàn)期間的愛國行為充滿敬意。
對于梅蘭芳來說,豐子愷可以說是一位不速之客。雖然豐子愷的大名,他早有耳聞,但當(dāng)他聽說豐子愷來訪時,不免有些驚訝,因為他曾聽說豐子愷不僅是個畫家,還是個音樂家,但他崇尚的是西洋音樂,對京劇卻并無好感。既然對京劇沒有好感,為什么又來訪問我呢?梅蘭芳雖然在心底暗自嘀咕,但還是禮貌地穿戴整齊,出門迎客。熱情待人是他一貫的為人處世原則。
豐子愷好像早已洞穿了梅蘭芳內(nèi)心的疑惑,一見面就解釋道:“五四時代,有許多人反對京劇,要打倒它,我讀了他們的文章,似覺有理,從此也看不起京劇。不料留聲機上的京劇音樂,漸漸牽惹人情,使我終于不買西洋音樂片子而專買京劇唱片,尤其是您的唱片了。原來,五四文人所反對的,是京劇的含有毒素的陳腐的內(nèi)容,而我所愛好的是:京劇夸張的、象征的、明快的形式──音樂與扮演。”
聞聽此言,梅蘭芳真切地感受到一種被人理解、被人欣賞的愉悅,不禁笑了。隨后,他將豐子愷迎進客廳,熱情邀坐,問:“豐先生何時見過我在舞臺上的演出呢?”
“戰(zhàn)前,我曾去天瞻舞臺看過一次,那時我不愛京戲,印象早已模糊。后來愛看京戲了,您又暫別舞臺了。”豐子愷這么說著,不由想起戰(zhàn)時,他流亡在四川時,曾收到友人寄給他的一張梅蘭芳留須照,那張照片讓他在“仰慕梅蘭芳的技藝”之外,更添對梅蘭芳人格的“贊佩”,因而,他將照片高懸于屋內(nèi),每日都要駐足凝視片刻。不知有多少次,他對著照片中的梅蘭芳,輕聲低語:無常迅速,人壽幾何,不知梅郎有否重上氍毹之日?我生有否重來聽賞之福?
所以,當(dāng)他于抗后重返上海后,聽說梅蘭芳果然復(fù)出,喜悅之情無以言表,立即前往中國大戲院,連著看了5場梅戲,意猶未盡。他之所以想到要去拜訪梅蘭芳,是“要看看造物者這個特殊的杰作的本相”,而梅蘭芳是他平生頭一次“自動訪問素不相識的有名的人”。
戰(zhàn)后,幾乎每個見到梅蘭芳的人最關(guān)心的就是梅蘭芳的戰(zhàn)時生活。豐子愷也不例外。此刻,豐子愷坐在梅蘭芳的對面,聽梅蘭芳講他在抗戰(zhàn)中既平凡又不凡的經(jīng)歷。他邊聽邊暗暗地、仔細地打量眼前這個真實的梅蘭芳,一時似在夢中,他有些不敢相信“這就是舞臺上的伶王”,然而容他再細看,還是“從他的兩眼的飽滿上,可以依稀仿佛地想見虞姬和肖桂英的音容”。
也正是這張臉,讓豐子愷驟生許多哀嘆:“梅蘭芳今年56了,無論他的身體如何好,今后還有幾年能唱戲呢?‘上帝’手造這件精妙無比的杰作,若干年后必須坍損失敏,而這種坍損是絕對無法修繕的!政治家可以奠定萬世之基,使自己雖死猶生;文藝家可以把作品傳之后世,使人生短而藝術(shù)長。因為他們的法寶不是全在于肉體上的,F(xiàn)在坐在我眼前的這件特殊的杰作,其法寶全在于這六尺之軀;而這軀殼比茶杯還脆弱,比這沙發(fā)還不耐用,比這香煙罐頭還不經(jīng)久!對比之下,何等地惋惜!”
梅蘭芳遞過來一支三五牌香煙打斷了豐子愷內(nèi)心的感慨,他坐直身子,把思緒拉回到側(cè)耳傾聽梅蘭芳的敘述上。梅蘭芳的敘述音調(diào)平和沉著,但豐子愷卻從中分明感受到了他所經(jīng)歷的驚心動魄,只是他的這個驚心動魄與常人不一樣罷了。這時,豐子愷又想起了那張蓄須照,結(jié)合梅蘭芳的敘述,他這才感覺到“這個留須的梅蘭芳,比舞臺上的西施、楊貴妃更加美麗,因而更可敬仰”。于是待梅蘭芳說完,他感慨道:
“那時候,江南烏煙瘴氣。有些所謂士大者,賣國求榮,恬不知恥。梅先生您卻獨有那么高尚的氣節(jié),安得不使我敬仰?況且當(dāng)時您已負盛名,早為日本侵略者所注目,想見您在上海淪陷區(qū)中是非常困苦的。但您卻能夠毅然決然地留起須來,甘于貧困,拒絕演戲,這真是威武不能屈的大無畏精神。”
梅蘭芳微笑著直搖頭,似乎又在自謙:比起那些抗日志士,我差得太遠。
豐子愷自稱他對“梅蘭芳這位藝術(shù)大師的藝術(shù),其實并無研究,也可是說是很不懂得”,因而初次與梅蘭芳會面,他與梅蘭芳談得多的并不是藝術(shù),而是關(guān)于抗戰(zhàn)。臨行前,他送給梅蘭芳一把扇子,扇子上有他就蘇曼殊先生的詩句:“滿山紅葉女郎樵”而作的一幅畫,題詞則是弘一法師在俗時所作《金縷曲》。
次日,梅蘭芳到振華旅館回訪豐子愷。許多年以后,每當(dāng)豐子愷憶起兩人的這次會面,總是禁不住啞然失笑。大名鼎鼎的梅蘭芳出現(xiàn)在振華旅館時,立即引起旅館賬房和茶房的熱情相迎。誰知當(dāng)梅蘭芳提出他要找豐子愷時,大家愣了,問:“豐子愷?誰是豐子愷?”
“你們連豐子愷也不知道?”梅蘭芳也愣了。
“勞您梅大爺大駕,親自來找,這豐子愷恐怕也不是小人物吧。”
梅蘭芳見他們確實不知道豐子愷其人,便滿含敬仰之情為豐子愷作了一次口頭“廣告”。因了這次“廣告”,待梅蘭芳走后,豐子愷的屋里擠滿了剛剛買來紀(jì)念冊、請求他簽名題字的人,讓豐子愷應(yīng)接不暇。
一年后,又是一個春花爛漫時節(jié),豐子愷第二次赴“梅華詩屋”拜訪了梅蘭芳。這次,他倆暢談了京劇藝術(shù),既就具體的某出戲談京劇舞臺問題,又談關(guān)于京劇的象征性。如豐子愷自己所說,去年他是“帶了宗教的心情去訪梅蘭芳,覺得在無常的人生中,他的事業(yè)是戲里的戲,夢中的夢,曇花一現(xiàn),可惜得很”。今春,他是“帶了藝術(shù)的心情去訪梅蘭芳,又覺得他的藝術(shù)具有很高的社會價值,是應(yīng)該提倡的”。
梅蘭芳雖然與豐子愷只見過幾次面,但他爐火純青的藝術(shù)以及高尚人格都給豐子愷留下永久難忘的印象。1961年中秋,當(dāng)豐子愷在一份晚報上得悉梅蘭芳因病去世的消息后,心痛不已,當(dāng)即撰文,盛贊他是“一個才藝超群的大藝術(shù)家”,又是“一個光明磊落的愛國志士”。次年,在梅蘭芳去世一周年之際,他又撰文,再一次高度評價了梅蘭芳的“蓄須”。文章寫道:
梅先生以唱戲為職業(yè),靠青衣生活。當(dāng)年蓄須不唱戲,便是自己摔破飯碗。為什么呢?為了愛國。茫茫青史,為了愛國而摔破飯碗的“優(yōu)伶”有幾人歟?假定當(dāng)時有個未卜先知的仙人,預(yù)先通知梅先生,說到了1945年8月10日,日寇一定投降,于是梅先生蓄須抗戰(zhàn),忍受暫時困苦,以博愛國榮名。那么,我今天也不寫這篇文章了。然而當(dāng)時并無仙人通知,而中原寇焰沖天,回憶當(dāng)日之域中,竟是倭家的天下,我黃帝子孫似乎永無重見天日之一日了。但梅先生不為所屈,竟把私人利害置之度外,將國家興亡負之仔肩。試問:非有威武不能屈之大無畏精神,曷克臻此?
相關(guān)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xué)·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shù)線
專業(yè)分數(shù)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