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課戰(zhàn)后資本主義的新變化
來源:本站原創(chuàng) 2009-02-27 18:39:02
一、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發(fā)展
㈠原因:1、經濟根源:私人壟斷資本主義發(fā)展;經濟危機的教訓;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動。
2、政策來源:羅斯福新政。
3、理論來源:凱恩斯主義。
、嫣攸c:國家干預經濟的政策
1、在所有制形式上:國家直接投資,建立國營經濟。發(fā)展出國有制與私有制并存“混合經濟”。
2、在經濟運行模式上:政府加強對經濟的宏觀調控,計劃指導。
3、在社會財富的分配形式上:完善社會福利制度,建立“福利國家”。
二、“福利國家”
㈠原因目的:國民貧富差距擴大;緩和消除社會不公,實現社會平等。
、鎸嵸|:國家政策,保障國民:最低收入,經濟安全,社會服務。
、缱饔茫河欣诮洕l(fā)展,社會穩(wěn)定。
三、第三產業(yè)興起:二戰(zhàn)后成為國民經濟中增長最快部門。超過第一、第二產業(yè)。
四、“新經濟”的出現。
20世紀90年代,首先出現在美國。“新經濟”是在經濟全球化的形勢下,以知識經濟為基礎,以信息技術為主導,新的經濟增長模式。
六、美國等西方國家的經濟發(fā)展。
、妩S金時期:二戰(zhàn)結束到20世紀70年代初期。原因: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發(fā)展,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動。
、嫖C“滯脹”:20世紀70年代。
、缡暝鲩L:20世紀90年代。經濟全球化的推動,信息技術革命的推動,新經濟的推動。
相關推薦
高考院校庫(挑大學·選專業(yè),一步到位。
高校分數線
專業(yè)分數線
- 日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