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達重點線也能錄取 自主招生能招到偏才嗎
2007-12-18 18:15:15東方早報文章作者:熊丙奇
近日發(fā)布的《中山大學2008年自主招生實施辦法》,對學科特長生的高考分數(shù)要求進一步放寬,經(jīng)過學校綜合測試確定的少數(shù)特別優(yōu)秀的“偏才”、“怪才”學生,即便高考成績未達到重點線,也有可能被錄取。
“未達到重點線,也可能被錄取”,這即便在復旦大學、上海交大進行的自主選拔錄取試點中,也未明確提出過———這兩校紛紛表示,參加自主招生被錄取的學生,還必須參加高考,高考成績作為重要依據(jù)。由此可見,中山大學自主招生明確放寬一本線要求,這對于“偏才”、“怪才”的愛護,是領先全國的。
一直以來,以卷面分數(shù)作為唯一錄取依據(jù)的高考制度,將不少有明顯特長的偏科生拒之門外,自主招生改革的一個重要目的,就是改變這種制度的弊端,給有個性、特長的學生,提供升學的機會。
但是,分析擁有自主招生權的高校在自主招生時對于“偏才”、“怪才”的“鑒定”,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評價依舊走的是“考試路線”———參加某項國際比賽,獲得冠軍;參加某個國內(nèi)學科大賽,獲得第一名,如此等等。對于數(shù)學、物理、計算機等理工科如此,對于文學、語言等文科,也是如此。如果一個學生拿不出過硬、被教育主管部門認可的獎項,即便他有這方面的研究成果、著作,也難以被鑒定為“偏才”、“怪才”。幾乎毫無例外的,每個高校提出的特長生要求,是在全國中學生學科奧林匹克數(shù)學、物理、化學、信息學、生物學等學科競賽中獲全國決賽一等獎、二等獎的學生。
學校以這樣的標準來鑒定“偏才”、“怪才”,據(jù)說是為了保證自主招生的公正,只有競賽權威、競賽獲獎等次高,才能被作為“偏才”錄取,大家也才會沒有異議。但這樣的自主招生,反過來只能助長學生參與競賽、獲得錦標的風氣,大家無不努力成為競賽場上的高手,卻不一定有多少數(shù)學能力、物理能力、化學能力。我國中學生屢獲世界中學生數(shù)學奧林匹克競賽金獎,而不少大數(shù)學家質(zhì)疑這些學生的數(shù)學能力,已經(jīng)是多年前就存在的事了。最近,有教育專家提出取消奧數(shù),就是出于對整個教育追逐競賽錦標的憂慮。當年清華大學數(shù)學系主任熊慶來教授,把只有初中文憑的華羅庚,請到清華大學來,不是因為華羅庚得了什么大獎,而是因為熊慶來看了華羅庚所寫的論文。有關學者對美國名校自主招生的規(guī)則進行研究后發(fā)現(xiàn),從學術因素來看,學校最看重中學成績,其次是推薦信,再其次是論文,最后才是看標準化考試分數(shù)和班級排名;從非學術因素看,學校最看重考生的人品個性,其次是才藝才能和課外活動情況,再其次是志愿者工作,最后才看工作經(jīng)驗、少數(shù)族裔身份、校友關系、面試等等因素。從以上標準中,可以看到,大學招生最關注學生本身的素質(zhì),而非標準化考試成績、才藝才能(在我們這里可以理解為高考成績與競賽成績)。
大學的自主招生,如果真愛護人才,就不要列出這些硬性的獎項指標,從獎杯、獎狀中去尋找偏才、怪才,而應真正全面考察這個學生。這才是真正意義的自主招生。這樣的自主招生,才可能導向基礎教育真正關注學生個性與素質(zhì)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