幫助孩子調整心態(tài)須知
2006-12-21 13:36:50新浪教育
1.每個孩子都有心理問題。
我們說幫助孩子調整心態(tài),因為孩子經常會出現心理問題。
當前,大多數家長很重視孩子的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則往往掉以輕心。甚至有相當多的家長還不知道什么叫心理健康,認為孩子只要能吃能睡就是身心健康。
心理問題就像頭疼感冒一樣,人人都可能遇到。因此,家長不要把它看得像洪水猛獸那樣可怕。但是,微小的心理問題如果長期存在不加以解決,可能導致心理障礙甚至心理疾病,對孩子學習和生活造成更大的危害。
2.家長的心理會影響孩子的心理
父親有胃病,孩子不一定有胃病;母親腰疼,孩子不一定也腰疼。也就是說家長和孩子的身體健康沒有必然聯系?墒切睦斫】稻筒灰粯恿,家長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通過暗示、模仿、感染的心理機制影響孩子。
我們常說:“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心理問題是后天而有的,受環(huán)境因素影響很大。
有這樣一個女孩,一遇到困難就愁眉苦臉、掉眼淚。一了解才知道她的媽媽就這樣,動不動唉聲嘆氣,一把鼻涕一把淚。這就是母親患有心理問題,長此以往,女兒也受到了感染。
一個高中二年級的學生,脾氣暴躁,和同學交往時一句話不對就翻臉,臉紅脖子粗。他的這種行為是從哪里來的呢?是從他爸爸那里來的。他爸爸無論和誰說話,態(tài)度都十分惡劣,連對奶奶也不例外。
因此,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家長一方面要預防自己出現心理問題,另一方面要盡量改正已有的心理問題,使得長期共同生活的孩子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質和健康的心理行為。
學生的心理問題是影響學習成績與高考成績的關鍵因素。曾有家長跟我說:“王老師,我的孩子挺用功的,起早貪黑,我沒見他玩,也沒見他看電視,整天坐在桌子前不停地寫不停地看,可成績就是上不去。我原來以為這孩子是不是在談戀愛,可是觀察了一段時間,沒有女孩子給他打電話,他給別人打電話也不外乎說學習。真不明白,難道他就是笨?可是我覺得他也不笨,辦什么事都很明白很認真,成績怎么就是上不去?”
我問這位母親,孩子坐在那里都寫什么,看什么?他媽媽說:“這孩子就是有點兒磨蹭,同一道題翻來覆去地做,寫了好幾張紙還不行。他自己說總是不放心,明明知道已經做對了,但就是不能控制,一遍兩遍不放心就做三遍四遍。”
聽到這里,我告訴這位母親,孩子可能存在心理問題,叫做強迫現象。什么叫強迫現象呢?不該想的總想,不該做的總做,還控制不住。
孩子為什么會出現這種強迫現象?原因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我們的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對孩子要求過于嚴格,采取了一些不適當的方法,促使孩子形成了這種強迫現象。比如有的老師規(guī)定學生要錯一罰十。我兒子上小學時就遇到過這種情況,學校里考英語,一個單詞拼錯了就被老師罰寫十遍。我們家長有時也用這種辦法“管教”孩子,孩子做錯了一道題,好,我不讓你玩,再做十道或是做十遍,讓你長長記性,看你以后再敢馬虎。
這樣的懲罰式教育導致孩子心理上出現異變,再加上有些孩子性格比較內向,對自己又要求苛刻、想追求高分數,一系列綜合因素的影響就可能使孩子形成強迫現象。
我們試想,孩子如果有強迫現象,能提高學習成績嗎?他一道題做五遍,人家一道題做一遍,效率要差好幾倍。而且不只是效率的問題,同一件事重復得多了,肯定心煩,可不做又難過,無法自制。當然,孩子的心理問題還不僅是這些,我只是舉這樣一個例子。
同樣,在高考中心理問題也是影響成績的一個關鍵原因。怎么叫發(fā)揮不好?發(fā)揮不好主要就是心理問題,平時能達到的成績高考時達不到了。常見的考試心理問題很多,最主要的是高度緊張、高度恐懼,即所謂的“考試焦慮”。一看到卷子頭腦一片空白,一片空白還能答出題來嗎?極個別的人甚至暈過去。
每年高考都有這種現象發(fā)生。有一個考生平時成績很好,可是連續(xù)參加四年高考,連續(xù)四次名落孫山。為什么?一進考場手就發(fā)抖,拿著筆一個勁兒地在紙上打點,什么也寫不出來,參加平時的考試卻一點問題都沒有。這就是高度的心理恐懼導致的書寫痙攣。
每一個家長都重視孩子的學習成績,重視孩子的高考,但是首先要重視孩子的心理問題,幫助孩子解決心理問題。要深刻地認識到,孩子平時學習很努力,但高考卻沒“發(fā)揮”好,多半是存在心理問題。
3.心理問題自我調節(jié)
無論成人還是孩子,一般的心理問題都可通過自我心理調節(jié)來獲得解決。
我們每個人都有這樣的經驗,如果患了輕微的感冒,只要多喝水,注意保暖,自己就會好起來。沒有必要到醫(yī)院去做各種治療,又透視,又吃抗菌素,那樣反而不利于健康。
我們在生活中會經常發(fā)生心理問題,大多數也是通過自我調節(jié)來解決,只不過很少有人留心總結自己的經驗,也就是在什么情況下、什么問題、用什么方法解決的。家有考生的父母,可以引導孩子學習一些簡單有效的心理學常識,并結合生活實際總結出一套切實可行的自我調節(jié)法。沒有必要在孩子有一點心理問題時就緊張得不得了,帶孩子去看心理醫(yī)生。
有的家長看到媒體上宣傳考試焦慮對高考的危害,便問孩子:“你緊張不緊張?”孩子說緊張!澳敲醋,咱們去看心理醫(yī)生吧。”
其實高考前,略微緊張是正常現象,會促生孩子的警覺性,有助于潛力的發(fā)揮。如果疲疲沓沓、吊兒郎當,那才是沒進入狀態(tài)。沒有一定的緊張度怎么能保證能正常發(fā)揮呢?就像百米賽跑一樣,別人都蹲下去準備往前沖了,你還不緊張,無所謂,在那兒站著,槍一響你能沖出去嗎?
所謂“考試焦慮”指的是高度緊張、高度恐懼,吃不好飯,睡不好覺,坐立不安,六神無主。如果有一點緊張就去看心理醫(yī)生,在醫(yī)生那里又遇到其他“病人”,彼此一交流,你怎么緊張,我怎么緊張,相互暗示、相互感染,不但沒有解決問題,反而適得其反。
不過,盡管孩子的心理問題最終要靠自己調節(jié),家長卻不能放棄積極的引導。讓孩子把悶在心里的話說出來,是成功進行自我心理調節(jié)的一半。所以,家長以平等的身份尊重孩子、經常和孩子交流是很重要的。不要搞得很嚴肅,孩子處處要看家長的臉色,這樣的家庭氛圍下孩子很難有一個開朗、活潑的個性。